离婚后财产分割不公平?民法典新规如何保障你的权益?
离婚不仅是情感的终结,更涉及复杂的财产分割问题,许多人在离婚时最担心的就是“财产怎么分?会不会吃亏?”民法典及司法解释对此作出了更细致的规定,强调公平原则与照顾弱势方的双重导向。
根据民法典第1087条,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法院将根据财产具体情况、子女抚养、女方及无过错方权益等因素判决,这意味着,房产、存款、投资等共同财产需均等分割,但若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等付出较多义务,可主张多分,而个人财产(如婚前房产、继承所得)原则上不参与分割。
实践中争议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1、隐藏、转移财产:例如一方在离婚前偷偷出售房产或转移存款。
2、共同债务认定:如借款是否用于家庭生活,需举证明确。
3、房产增值部分分割:婚前购房婚后还贷,非产权方可主张还贷及增值补偿。
解决方案:
提前收集证据:保留银行流水、房产证、债务合同等,必要时申请财产保全。
协商优先:通过调解达成协议,避免诉讼耗时耗力。
过错方追责:若对方存在家暴、出轨等过错,可主张损害赔偿并影响财产分配比例。
相关法条:
1、民法典第1062条:明确夫妻共同财产范围(工资、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等)。
2、民法典第1063条:界定个人财产(婚前财产、遗嘱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等)。
3、民法典第1087条:离婚财产分割原则及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规定。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细化房产分割、投资收益等认定规则。
小编总结:
民法典及司法解释的修订,将“公平”与“实际贡献”作为财产分割的核心,尤其注重保护弱势方权益,但法律条文再完善,仍需当事人主动举证、理性协商,离婚不仅是法律战,更是心理战,提前规划、保留证据、保持冷静才能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利益。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你的主动行动才是关键!
离婚后财产分割不公平?民法典新规如何保障你的权益?,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