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2021离婚财产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到底怎么分?
离婚时财产分割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尤其是2021年《民法典》实施后,不少人对新规下的财产分配规则充满疑问:“夫妻共同财产如何界定?无过错方能否多分?家务补偿怎么算?” 这些问题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牵动着每个家庭的情感与公平。
一、民法典2021离婚财产分割的核心变化
根据《民法典》第1087条,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需遵循“协商优先,公平合理”原则,与旧《婚姻法》相比,新规有两大突破:
1、明确倾斜保护无过错方:若一方存在重婚、家暴、虐待等过错行为,法院可判决其少分或不分财产。
2、新增“家务劳动补偿”制度:全职太太/丈夫在离婚时可要求对方支付经济补偿,补偿金额根据婚姻存续时间、家务投入等因素综合判定。
关键点在于,财产分割不再“一刀切”,婚前购房婚后还贷,共同还贷部分及增值属于共同财产;而婚前全款房、个人继承或受赠财产(明确归属一方)则属于个人财产。
二、离婚财产分割的实操解决方案
1、提前签订财产协议:婚前/婚内协议可明确财产归属,避免争议(需公证增强法律效力)。
2、保留证据链:收集房产证、银行流水、债务凭证等,证明财产来源和贡献度。
3、协商为主,诉讼为辅:通过调解争取更多财产份额,尤其注意“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的法定倾向。
案例参考:2023年某地法院判决中,男方因婚内转移财产,最终少分15%的共同财产;另一案件中,全职妻子获10万元家务补偿。
**三、相关法律条文依据
- 《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共同财产范围(工资、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等)。
- 《民法典》第1063条:个人财产范围(婚前财产、人身损害赔偿等)。
- 《民法典》第1087条:离婚财产分割原则及照顾无过错方。
- 《民法典》第1088条:家务劳动补偿请求权。
民法典2021离婚财产分割的核心逻辑是“公平与救济并行”,既强调财产分配的平等性,又通过倾斜保护弱势方实现实质公平,无论是共同财产界定,还是过错认定与补偿,建议当事人提前规划、保留证据,必要时借助专业律师介入谈判,毕竟,法律保护的不是感情,而是每个人在婚姻中的付出与权益。
离婚不仅是情感的终结,更是一场关于财产与责任的“理性博弈”,清晰的法律认知和充分的准备,才能让您在面对变故时掌握主动权。
民法典2021离婚财产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到底怎么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