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信用卡逾期政策大调整,欠款人会被拉黑吗?
“听说2025年信用卡逾期政策要变严了?欠款不还会直接被列入黑名单吗?”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关于规范信用卡业务及征信管理的指导意见》,2025年的信用卡逾期政策确实迎来重大调整,但并非“一刀切”的严惩,而是更强调分类管理和权益保护。
政策核心:严惩恶意逃债,保护诚信困难群体
新政策明确了两大方向:一是对恶意逾期、逃避债务的行为加强惩戒力度,例如将逾期超过6个月且未主动协商的持卡人纳入“金融失信名单”,直接影响其贷款、出行甚至子女教育;二是对因失业、疾病等特殊原因导致逾期的群体,允许申请最长24个月的还款宽限期,并减免部分滞纳金。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起,银行必须通过电话、短信、邮件三种方式提醒用户还款,若因银行未履行通知义务导致用户逾期,持卡人可向银保监会投诉并要求撤销不良记录,这一规定直接回应了“被逾期”的社会争议。
**解决方案:三步避免被“误伤”
1、主动沟通是关键:若遇到还款困难,务必在逾期前联系银行,提交收入证明、医疗记录等材料申请延期或分期,新政策要求银行对“首次逾期且主动申报”的用户优先适用宽容措施。
2、警惕“以卡养卡”:2025年起,连续3个月使用多张信用卡循环还款的行为将被系统标记为高风险用户,可能触发强制降额或冻结账户。
3、定期自查征信:每年通过央行征信中心官网免费查询2次报告,发现错误记录可立即申诉,政策规定银行需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查并反馈。
**相关法条依据
1、《民法典》第680条:明确规定“金融机构不得设置过高利息或违约金”,2025年政策将信用卡逾期年化利率上限从24%下调至18%,超出部分持卡人有权拒付。
2、《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新增条款要求“因不可抗力导致的逾期记录,经核实后最长保留1年”,而恶意逾期记录保留期仍为5年。
2025年的信用卡新政看似严厉,但本质是打击“老赖”、保护“老实人”,与其担心被“拉黑”,不如记住三个要点:逾期≠失信,恶意≠无奈,沉默≠安全,只要积极应对、保留证据,政策反而会成为困难群体的“保护伞”。
转发提醒身边人:政策在变,信用无价!
2025年信用卡逾期政策大调整,欠款人会被拉黑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