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工资基本形式是什么
一、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工资基本形式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工资基本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报酬的一种形式。它以小时、日、周、月等为时间单位,根据劳动者在相应时间内实际提供的劳动时间来确定工资数额。例如,月工资制就是常见的计时工资形式,劳动者按照每月固定的工作时间出勤,用人单位根据约定的月工资标准支付工资。这种工资形式适用于工作内容相对稳定、工作强度较为均衡的岗位。
(二)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按照劳动者生产的合格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工资报酬的形式。用人单位会事先确定每件产品或单位工作量的工资单价,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取决于其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工作量。比如,在一些服装加工企业,工人按照加工完成的服装件数领取工资。计件工资能够有效激励劳动者提高工作效率,适用于生产任务明确、可以量化工作成果的岗位。
二、劳动合同里写工资吗,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劳动合同里应当写明工资。相关法律有明确规定,具体如下:
劳动报酬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或者其他有效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明确工资条款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它能确定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获得的具体报酬数额或计算方式,避免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随意压低、克扣工资等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发生。若劳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工资,可能导致在发生时,劳动者难以举证主张自己应得的工资待遇。
三、劳动合同书在劳动劳动局有备案吗
劳动合同书并非都在劳动局(现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具体情况分以下几种:
(一)部分地区实行劳动合同备案制度。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需按规定将劳动合同报送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备案目的主要是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管理,规范劳动用工秩序,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便于劳动行政部门掌握用人单位的用工情况,监督其是否依法用工等。
(二)多数情况下,劳动合同备案并非强制性要求。劳动合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协商一致,在合同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其法律效力并不以是否备案为前提。只要劳动合同内容符合规定,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合同就具有法律约束力。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劳动合同书都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备案,要根据当地具体政策和规定来确定。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工资基本形式是什么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