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书没公证,真的有效吗?
很多夫妻在协议离婚时,都会疑惑一个问题:离婚协议书如果不公证,还有法律效力吗? 有人认为必须公证才能生效,也有人觉得双方签字就作数。离婚协议书的效力并不以公证为前提,但某些情况下,公证确实能避免后续纠纷。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76条规定,离婚协议书只要符合以下条件即有效:双方自愿协商、内容合法、签字确认,换句话说,只要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双方签字后即产生法律约束力,夫妻协商一致分割财产、约定子女抚养权,即使未公证,离婚登记完成后协议同样有效。
那为什么有人还要公证呢?
公证的核心作用是“强化证据力”,比如涉及房产过户、大额财产分割时,相关部门可能要求公证书作为执行依据,若一方事后反悔,公证过的协议能直接作为法院认可的证据,减少诉讼争议。
解决方案:什么情况建议公证?
1、涉及房产、车辆等产权变更:公证后可直接办理过户,避免对方拖延;
2、抚养费或补偿款分期支付:公证能确保条款强制执行力;
3、担心对方反悔:公证协议在诉讼中举证更容易。
注意:公证前需确保协议内容合法,且双方自愿,否则公证处不予受理。
相关法条参考:
- 《民法典》第1065条:夫妻财产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 《公证法》第36条: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69条: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小编总结:
离婚协议书未经公证依然有效,但公证是“保险栓”,如果协议内容简单、双方信任度高,可以不公证;若涉及复杂财产或担心执行风险,建议多花一步公证费用,省去后续麻烦。关键点在于:签字前务必确认协议内容公平合法,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避免“踩坑”。
离婚协议书没公证,真的有效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