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债务逾期处理都是什么套路呢啊?小心别掉进这些坑里!
最近刷手机时,总能看到各种“债务逾期处理”“帮你协商还款”的广告,不少人急着解决债务问题,一不留神就掉进陷阱里,这些所谓的“专业团队”到底藏着什么套路?今天就来扒一扒背后的真相!
套路一:虚假承诺“包解决”,先收钱后消失
一些机构打着“100%协商成功”“免息分期”的旗号,要求用户先支付高额服务费(甚至高达债务的20%-30%)。等你转账后,对方要么拖延不办事,要么直接失联,更夸张的是,有人交完钱才发现,对方连基本的金融资质都没有,纯属空壳公司。
套路二:伪造文件恐吓,冒充“法务人员”
部分不良机构会伪造律师函、法院传票,甚至冒充银行或催收人员,用“起诉”“上征信黑名单”威胁债务人。正规的债务协商根本不需要伪造法律文书,这些手段只为制造恐慌,逼你交钱“买安心”。
套路三:诱导“以贷养贷”,债务越滚越大
有些“专家”会忽悠你:“借新平台的钱补旧债,利息更低!”结果呢?新贷款利息更高、手续费更坑,债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不仅没解决问题,反而彻底陷入“债务沼泽”。
套路四:套取隐私信息,转手倒卖牟利
填写资料时,对方要求提供身份证、银行卡、通讯录等敏感信息。这些数据可能被转卖给黑产团伙,轻则遭遇骚扰电话轰炸,重则被冒名借贷,背上莫名其妙的债务。
**建议参考:如何避开这些坑?
1、核实资质:查对方是否有正规金融牌照或法律执业资格。
2、不轻信“零风险”承诺:债务协商本就有失败概率,敢打包票的多半有问题。
3、保留证据:聊天记录、合同、转账凭证都要保存,万一被骗可报警维权。
4、优先找官方渠道:直接联系银行或网贷平台客服,很多机构提供免费分期政策。
**相关法条:你的权利这样被保护
《刑法》第266条:虚构服务骗取钱财,可能构成诈骗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民法典》第680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人有权拒绝超出法定利率的利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未经允许收集、买卖他人信息,需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
网上债务处理的水太深,记住一句话:凡是要你先交钱、要隐私、恐吓你的,九成是骗子! 债务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病急乱投医,与其相信“捷径”,不如主动联系债权方,或通过正规法律途径解决。保护好自己的钱包和信息,才是真正的“上岸”之道!
网上的债务逾期处理都是什么套路呢啊?小心别掉进这些坑里!,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