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分割公证协议书不公证有效吗?这些风险你必须知道!
当夫妻离婚、亲人分家或合伙散伙时,财产分割公证协议书往往是解决争议的核心文件,但许多人存在误解:"只要双方签字按手印,协议书不公证也能生效吧?"这种想法可能埋下巨大隐患,现实中,未公证的协议可能因真实性存疑或条款漏洞导致纠纷升级,一方事后反悔称"被胁迫签字",或因财产估值不明确被法院判定无效,最终耗时耗力重新诉讼。
解决方案:公证协议书的三大核心价值
1、法律效力强化:公证机构会审查协议内容是否合法,确认签署人真实意愿,避免"被迫签字"的无效主张。
2、财产确权零争议:公证员要求双方提供房产证、银行流水等证据,精准锁定财产范围与分割比例,防止"隐藏资产"问题。
3、执行效力保障:根据《公证法》第37条,经公证的债权文书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无需再打官司,曾有案例显示,未公证的离婚协议拖了3年未履行,而公证协议在对方拒付时15天完成房产过户。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5条:夫妻财产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公证可增强协议证明力。
- 《公证程序规则》第18条:公证机构需核实当事人身份、财产权属及意思表示真实性。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证债权文书执行的规定:公证财产分割协议可直接作为执行依据。
别让省小钱酿成大损失
财产分割涉及房产、存款等核心资产,公证协议书如同法律防弹衣,既能堵住协议漏洞,又能震慑违约行为,与其事后花数万元律师费诉讼,不如在签署时支付千元公证费锁定胜局。公证不是"多此一举",而是用专业程序为你的财产权利加装保险锁。
财产分割公证协议书不公证有效吗?这些风险你必须知道!,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