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给签劳动合同是否可以仲裁
一、企业不给签劳动合同是否可以仲裁
企业不给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申请仲裁。具体分析如下:
(一)法律规定。根据我国《》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二)仲裁时效。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三)仲裁证据。劳动者在申请仲裁时,需提供能证明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
(四)。劳动者需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将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二、没有劳动合同能不能申请
没有劳动合同也能申请劳动仲裁。具体分析如下:
劳动关系的认定并非仅依靠劳动合同。在实际中,存在多种可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如银行工资流水明细;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若劳动者能提供上述相关证据,足以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那么即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当出现劳动争议,如涉及工资报酬、、用等纠纷时,依然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仲裁机构会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及查明的事实,对争议事项进行公正裁决,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能够劳动仲裁吗
民法典主要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而劳动合同纠纷属于律关系范畴,一般不直接依据民法典来处理。
劳动合同纠纷通常是能够申请劳动仲裁的。具体理由如下:
(一)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合同纠纷的前置程序。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等方面产生争议时,需要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例如,因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引发的纠纷,都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
(二)劳动仲裁具有专业性和高效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能够更专业地处理劳动纠纷,且仲裁程序相对诉讼程序更为简便、快捷。
(三)若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当事人还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人民提起诉讼,进一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企业不给签劳动合同是否可以仲裁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