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方出轨离婚,债务到底该由谁来承担?
婚姻破裂时,出轨问题往往成为情感与法律的双重纠葛,而比感情更复杂的,或许是离婚时债务的分配问题,当一方出轨导致婚姻解体,债务究竟该由谁承担?是出轨方“罪有应得”独自背负,还是夫妻仍需“共患难”?今天我们就从法律角度,揭开这一问题的真相。
出轨≠债务责任转移,法律只看“钱用在哪”
许多人误以为出轨方在离婚时应当承担更多债务,但根据《民法典》规定,婚姻过错与财产分割、债务承担并无直接关联,债务分配的核心在于两点:
- 债务性质: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还是一方个人债务?
- 债务用途:是否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或经营?
例如:若一方瞒着配偶借款用于赌博或养第三者,这类债务因未用于家庭共同生活,通常被认定为个人债务,反之,若借款用于购房、子女教育等家庭开支,即便一方出轨,仍可能被视作共同债务。
出轨离婚债务处理的3大场景
共同债务:需共同偿还
- 场景:夫妻共同签字的借款、一方借款但另一方事后追认,或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如房贷、医疗费)。
- 处理原则:即便出轨方存在过错,双方仍需平分债务,但无过错方可主张多分财产作为补偿(详见《民法典》第1091条)。
个人债务:谁欠谁还
- 场景:一方私自借款用于个人消费(如奢侈品、赠与第三者),或从事违法活动(如赌博)。
- 关键证据:需提供银行流水、聊天记录等,证明债务未用于家庭共同生活。
混合型债务:按比例分担
- 场景:借款部分用于家庭、部分用于个人(如生意投资中部分资金被出轨方挪用)。
- 法院裁判:可能根据资金用途比例,判定双方承担份额。
法院如何判定“债务用途”?关键看这4点
- 借款时间:婚姻存续期间还是分居后?
- 资金流向:是否有转账记录证明用于家庭开支?
- 债权人知情权:债权人是否知晓借款为个人用途?
- 另一方是否受益:如用借款购置的房产是否登记在双方名下。
特别注意:若出轨方伪造共同债务(如与第三者串通虚构借条),另一方可通过司法鉴定、资金溯源等手段维权,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给当事人的3条实用建议
提前保全证据:
- 收集银行流水、借条、聊天记录等,证明债务未用于家庭共同生活。
- 若发现对方伪造债务,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并向法院提交异议。
协商优先,诉讼兜底:
- 通过离婚协议明确债务分担,避免后续纠纷。
- 若协商不成,起诉时可主张《民法典》第1091条规定的离婚损害赔偿。
警惕“被负债”风险:
避免在空白文件上签字,分居后及时书面告知债权人“不再承担对方债务”。
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1064条:
夫妻共同债务需基于共同意思表示,或用于家庭日常生活所需。《民法典》第1089条:
离婚时共同债务应由共同财产清偿;不足部分由双方协议或法院判决。《民法典》第1091条:
因重婚、同居等重大过错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小编总结
出轨离婚的债务问题,本质是“情感纠葛”与“经济理性”的较量,法律不会因道德过错而加重债务责任,但举证是否充分,直接决定个人能否摆脱“无辜负债”,面对类似纠纷,切记:情感可以冲动,法律必须冷静——留存证据、厘清债务用途,才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核心武器。
最后提醒:婚姻中的经济行为,远比爱情更需要“边界感”,与其离婚时焦头烂额,不如婚前婚后明晰财产归属,让感情归感情,法律归法律。
夫妻一方出轨离婚,债务到底该由谁来承担?,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