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案件处理中心来电催收?是真是假?一文教你识破套路!
最近不少网友反映接到自称"逾期案件处理中心"的电话,声称"贷款逾期已进入司法程序""不还款将强制执行",甚至要求转账"解冻账户",这些电话背后究竟是正规机构还是新型骗局?今天我们从法律角度为您深度解析。
"逾期案件处理中心"的真实性存疑
根据《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我国从未设立名为"逾期案件处理中心"的官方机构,正规司法流程中:
- 法院传票必以书面形式送达
- 公安机关办案需两名以上民警持证当面询问
- 强制执行须经法院裁定并由执行局实施
常见诈骗话术:
- "您的案件编号为XX,已被列为重点处理对象"
- "需立即缴纳保证金避免起诉"
- "通过私人账户转账可减免债务"
- "不配合将冻结所有银行卡"(注:司法机关无权单方面冻结全部账户)
四招辨别真假催收
核实机构资质要求对方提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金融许可证编号、属地法院盖章文件,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真伪。
警惕异常操作凡要求下载不明APP、点击陌生链接、屏幕共享的,100%是诈骗,正规机构不会通过社交软件发送"通缉令""逮捕令"。
验证司法文书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法院文书必须加盖公章并由专人送达,收到电子版"起诉书"可拨打12368全国法院系统热线核实。
保护个人信息切勿透露银行卡密码、验证码、支付宝账户,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六条,即便存在真实债务,催收方也无权索取与还款无关的隐私信息。
遭遇疑似诈骗的应对建议
- 立即挂断电话并拨打反诈专线96110报案
- 通过银行官方渠道查询账户状态
- 登录"中国裁判文书网"核查是否涉诉
- 保留通话录音、短信截图等证据
相关法律依据
- 《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最高可处无期徒刑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可拘留10-15日
-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催收不得涉及与债务无关第三人
小编总结
真正的司法程序必定严谨规范,绝不会通过电话恐吓要求转账,遇到"逾期案件处理中心"等陌生来电,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不转账、不恐慌,债务纠纷应通过正规法律途径解决,主动联系贷款机构协商还款方案才是根本之道,守护财产安全,从提高法律意识开始!
逾期案件处理中心来电催收?是真是假?一文教你识破套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