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解约的情形有哪些,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一、劳动合同解约的情形有哪些,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适用问题,其可能性和实质五花八门,但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即双方因协商一致而的情况、劳动者依自身意愿单方解除合同的情况以及用人单位依据相关规定单方解除合同的情况。
其中,双方协商一致解除是指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达成共识,从而得以;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则包括提前通知解除和即时解除两种方式,前者要求劳动者必须提前一段时间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后者则适用于用人单位存在严重违法行为或其他特殊情况时;至于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则可能因为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等原因而发生。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都应当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并且有可能需要支付相应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条例》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
(二)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
(三)劳动者在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的;
(四)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五)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七)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八)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九)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十)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十一)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十二)用人单位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十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
(二)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三)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四)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五)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六)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七)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八)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九)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十)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十一)用人单位依照企业规定进行重整的;
(十二)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十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十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二、劳动合同应当顺延的情形包括什么,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在许多特定情况下,劳动合同需要顺延,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当劳动者处于接触危害的岗位却没有进行离职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被怀疑患有职业病的患者在接受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其次如果劳动者因为患职业病或者而致使失去或部分失去劳动能力;再次,劳动者可能会因患病或非职业原因导致身体损伤,在医生给出的一定时间内接受治疗;最后,如果劳动者是女性,并且正在怀孕、生产和哺乳期间。
同样重要的是,如果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中已经连续工作了十五年,并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到五年,那么他们的劳动合同也应该得到延续。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特殊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劳动合同都应该顺延至相关情形消失为止。
三、见习期企业让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实习期内,企业对于要求签署一事是合乎情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该协议的目的在于清晰地确认双方所拥有的权利及其所应担负的义务,同时为之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因此,对于企业方面提出的这一要求,我们应该做出积极且负责任的回应,仔细研读合同中的各项条款,以确保其内容能够完全符合双方事先的约定,并且能够切实保障到个人的权益。
若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虑或者需要进一步说明的地方,可以及时与企业方进行沟通交流,在双方达成共识之后再行签署。
签署劳务合同不仅有利于维护的合法权益,更能彰显出企业在管理上的严谨性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解约的情形有哪些,法律上该如何规定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