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是否属于工伤,应该如何赔偿
一、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是否属于工伤,应该如何赔偿
即便并未与员工签署明确的,只要该名雇员在工作期间及工作场所里因履行职务之需而遭受任何程度的损害或损失,依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的相关规定,此类状况通常依然会被视为符合工伤的认定标准。
用人单位未能与其所属员工签定正式的劳动合同,实质上构成了对律法规的严重违背,但这并不妨碍对于工伤的认定。
一旦不幸发生工伤事故,不论用人单位是否已经与员工达成书面性的劳动合同,都必须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支付医疗费用、伤残津贴以及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等。
员工还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索赔,要求其为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支付双倍工资赔偿。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
二、没签劳动合同标准是多少
1.劳务双方若实际存在雇佣关系,即构成事实劳动合同关系,即便尚未正式签署书面劳动合同,亦应享受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工伤待遇权益;
2.对于因公殉职者,其家属将得到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当地职工六个月的丧葬补助金,同时,工伤保险基金还需按月支付其遗属:配偶享有的抚恤金比例为死者生前工资的百分之四十,其他亲属则为百分之三十,而对于鳏寡孤独或无依无靠的未成年人,其抚恤金比例在此基础上再提高百分之十。
工伤保险基金还需支付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二十倍作为一次性的工亡补助金;
3.如用人单位已经依法缴纳了工伤保险费用,那么在员工遭受工伤事故后的一个月内,用人单位即可为员工申报工伤事宜,当然,员工自身也可以在受伤之日起一年之内自行申报工伤。
在完成工伤申报程序后,将会对该工伤事件进行认定,待取得书后,便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最后依据劳动能力鉴定结果来确定伤残补助金的具体金额;
4.若用人单位未能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用,那么员工必须尽快提起,以期认定工伤并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对于因工作原因导致受伤的员工,他们需要按照骨折工伤认定的相关规定,向当地指定机构提交工伤认定申请。
三、不签劳动合同会少吗
话说在咱们中国的法律系统里就算你和老板没签劳动合同,只要真的出了工伤,那还是有资格去拿相应的赔偿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里的规定就是用人单位虽然没跟员工签过书面的劳动合同也没事儿,不会影响到员工申请工伤认定或者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那个权益。
当然要是真出了工伤,员工得赶紧去做工伤认定,然后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才行。
不过因为没有书面合同这个东西,所以员工可能还得多花点功夫来证明自己和用人单位确实是有的,这样一来,索赔的过程可能就会变得稍微复杂一些,时间上也可能会长一点儿。
以上是关于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是否属于工伤,应该如何赔偿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