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2024劳动法孕妇产假是怎么规定的

合飞律师2周前 (03-14)普法百科3

一、劳动法孕妇产假是怎么规定的

1、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14周的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2周;难产的,增加产假2周;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2周。

2、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含人工流产)的,享受不少于2周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含人工流产)的,享受不少于6周的产假。

3、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用人单位已经参加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标准支付女职工;用人单位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前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4、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用人单位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用人单位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5、女职工哺乳(含人工喂养)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以下称哺乳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其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其夜班劳动。

6、用人单位应当在每日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间女职工安排不少于1小时的时间作为哺乳时间;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日增加1小时的哺乳时间。

7、法律依据:《劳动法》第六十二条

二、生育的有关规定

现行的孕妇产假主要由基础性产假和奖励性产假两部分组成。基础性产假为国务院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明确的“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奖励性产假包括晚育和增加的产假。

对于晚育产假,由各省、自治区、根据本省条例规定。不少地区将晚育范围确定为已婚妇女二十四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因此生育二孩不属于晚育范畴,相应晚育奖励的产假将无法享受。一般二孩产假就只有国务院相关规定中明确的98天。

孕妇产假主要由基础性产假和奖励性产假两部分组成。生育无论是一胎还是在很多地区都属于基础性产假,享受98天假期,只有在少数地区根据政策有奖励性产假。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合飞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389804.html

2024劳动法孕妇产假是怎么规定的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