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家长能否追回

合飞律师3周前 (03-15)普法百科4

一、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家长能否追回

可收回。

《中华人民共和国》明文规定,未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者,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施行民事法律行为。

同时,在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中明确指出,当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生效时,行为人因此获得的财产需归还;若无法归还或无需归还,则应折价补偿。

有过错方应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若双方均有过错,则应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如有特殊情况,则依相关处理。

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1.已成立但因缺乏代理权或行为能力导致效力不完备。

2.效力并非完全无效或有效,而是处于不确定的中间状态。

3.效力尚未确定,有待其他行为或事实来决定其有效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二、未成年人是否有民事法律主体资格

未成年人被视为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他们自出生到去世期间,都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并需承担相应的。

若年龄在8岁以下或是无法认识自身行为者,则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者,此时,他们的法定代理人需要代为执行相关民事法律行为。

对于年满8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虽然可以自主进行某些民事行为,但如果涉及到与他们年龄、智力水平和精神状态不符的非纯获益性合同,那么这类合同将被视为效力待定合同。

在此情况下,合同的相对人有权要求法定代理人在30天之内确认合同的有效性。

若法定代理人确认了合同,则该合同会因为法定代理人的辅助行为而生效。

反之,若法定代理人拒绝确认或在规定期限内未作出任何回应,则该合同对法定代理人无效。

三、打过一个十七岁的未成年人,应该如何惩罚,

对于未成年人类别的暴力行为,处理措施主要依据其是否触犯而有所不同。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即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群体进行殴打或身体伤害,如果情节轻微不足以构成违法犯罪的情况下,将会被处以10日至15日的拘留惩罚,违法者同时要承担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罚款金额。

倘若相关行为已经构成了行,那么行为人将有可能面临3个月到3年之间的、或刑期,以及同等额度的处罚。

具体来说,对于任何成年人,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对他人实施殴打或身体伤害,只要行为情节严重且达到了相应的程度,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的拘留和罚款惩罚:首先是对于结成团体共同向他人施暴,或者殴打或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60周岁以上的人等特殊群体的行为,将被处以10日至15日的拘留惩罚,同时还要承担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罚款金额;其次是对于多次对他人实施殴打或身体伤害行为,或一次性对多人实施此类行为的行为,也将被处以相同的处罚标准。

以上是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家长能否追回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400298.html

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家长能否追回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