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债务逾期激增,普通人如何守住钱袋子?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叠加疫情长期影响,债务逾期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央行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个人消费贷逾期率较去年同期上涨18%,企业不良贷款规模突破3.2万亿元,这一数据背后,既有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也暴露出金融风险防控的短板。
债务逾期现状:从“局部风险”到“全面承压”
从地域分布看,东部沿海地区因中小企业密集,逾期率增长显著,例如浙江、广东等地企业贷款逾期率突破5%;而中西部地区则以个人信用卡、网贷逾期为主,尤其年轻群体占比超60%,值得注意的是,“以贷养贷”现象普遍,部分借贷者甚至通过多个平台“拆东墙补西墙”,进一步加剧了债务雪球的滚动。
企业端的情况同样严峻。房地产、教培、零售行业成为重灾区,部分房企因资金链断裂导致上下游供应商连环逾期,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法院数据显示,2023年债务纠纷案件同比增加27%,其中超40%涉及企业债务重组问题。
逾期激增的三大“推手”
- 收入波动与消费观念错位
疫情后就业市场不稳定,部分行业薪资缩水,但超前消费习惯未同步调整,某第三方调研显示,35岁以下群体中,月收入低于5000元却背负超10万元债务的占比达21%。 - 金融机构“宽进严出”的信贷模式
部分银行、网贷平台为追求业绩,降低风控门槛,甚至出现“秒批”“零审核”贷款产品,2022年消费贷平均审批时长从7天缩短至2小时,埋下隐患。 - 法律意识薄弱导致维权困难
许多借贷者忽视合同条款,对逾期罚息计算、征信影响等缺乏认知。约68%的逾期者在被起诉后才寻求法律援助,错失协商最佳时机。
法律视角下的应对策略
针对个人债务问题,《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明确规定:“借款人未按约定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但法律也赋予债务人权益,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允许在特殊情况下协商个性化分期方案。
建议参考方案:
- 个人层面:优先偿还影响征信的银行贷款;对高息网贷可申请债务重组,必要时依据《企业破产法》申请个人债务集中清理(需满足法定条件)。
- 企业层面:提前启动《公司法》中的债务和解程序,或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流动性,避免进入司法拍卖流程造成资产贬值。
相关法条援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67-680条(借款合同相关规定)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不良信息保存期限为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7条(审慎经营原则)
债务逾期既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系统工程。化解危机需“三管齐下”:个体强化财务规划、金融机构完善风控、立法端细化债务处置机制,当前《个人破产法》试点已在深圳、浙江等地展开,未来或将成为债务纾困的重要突破口,债务不是洪水猛兽,但放任逾期“滚雪球”必定付出更大代价——与其被动“暴雷”,不如主动“排雷”。
全国债务逾期激增,普通人如何守住钱袋子?,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