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合同违约方的过错如何界定

合飞律师2周前 (03-16)普法百科2

合同违约方的过错怎么界定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 【可得利益损失之赔偿】 当事人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对方主张赔偿可得利益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主张,依据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一百一十九条、本解释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等规定进行认定。

  第三十条 【混合过错规则】 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对方对损失的发生也有过错,违约方主张扣减相应的损失赔偿额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十一条 【损益相抵规则】 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因对方违约而获有利益,违约方主张从损失赔偿额中扣除该部分利益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在合同订立后,当事人的故意违约实际上是对自己允诺的违反,当事人的过失违约也是对他人权利没有尽到注意义务。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违约,违约后果的形介入了违约方的主观因素,违约方应对其主观因素介入以后的违约后果承担责任,承担责任的范围也应受其主观心理状态变化以后的预见的限制方为公平。而在违约方没有过错的情形下,违约方履行合同的心理状态没有变化,违约后果的发生与违约方的主观因素没有联系,故违约方的赔偿责任仍应受限于订约时的预见即可。由于在一般情形下,随着信息占有量的增加,违约方在违约时所可预见到的损失范围往往要大于订约时,而在违约方主观上对违约行为存有过错的情形下,再让违约方承担的赔偿责任受限于订约时的预见,这种限制,无疑是为违约方提供了一次不当的保护,而对于守约方来说,则极为不公平。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就要最精确地实现违约行为与违约责任的连接,在过错违约的情形下,违约责任的范围受限于违约时的预见而不是订约时的预见。因此,我国的可预见规则应当区分违约方的主观是否存在过错,主观上对违约的发生没有过错的,违约赔偿应以订约时的预见为限,而主观上对违约的发生有过错的,则应以违约时的预见作为确定赔偿范围的依据。

也许有人会担心,我国合同法中一般情况下的归责原则是严格责任,而不是过错责任,在违约损害赔偿的领域要因违约方有无过错而有所区别,这会不会有冲突呢 这种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适用于违约责任是否成立的领域,在确定承担违约责任后,仅在具体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上才有过错与否的区别,这二者适用位阶、场景不同,功能的侧重点不同,故并不冲突。而且,无论有无过错均不影响违约责任的成立,也不影响是否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有无过错的区别只体现在计算具体损失范围数额上的差异。也可以说,正是在违约责任是否成立的问题上采取了严格责任,才有可能在损害赔偿领域作出过错与否的区分,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为在损害赔偿领域区分过错与否提供了条件,在损害赔偿时区别对待又软化了严格责任对所有违约行为在处理后果上等量齐观、不加区分的僵硬立场,校正了其在实现正义目标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这二者完全是协调一致地努力实现公平正义。

合同过错举证责任的分配

如何将过错影响赔偿范围的机制引入到可预见规则中且又能便利高效地操作适用呢 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借助举证责任分配这一工具。

按照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理,当事人主张有利于己方的事实的,应当就该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在因过错之有无影响限制范围之大小的情况下,其应举证内容当然包括己方过错之有无。另外,按照举证责任分配中的危险领域说,应以待证事实属哪一方当事人控制的危险领域为标准,决定举证责任的分担,即当事人应对其所能控制的危险领域中的事实负举证责任。在违约损害赔偿领域,违约方的主观心态、预见范围属违约方所能控制的危险领域,违约方更易于了解违约的相关原因事实,更接近这方面的证据,因此应由违约方对其主观上有无过错等相关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将主观上有无过错的举证责任分配给违约方有两种情形,一种即要求违约方举证证明己方存在过错,一种是要求违约方举证证明己方无过错。由于举证证明己方过错的结果首先给自己带来道义和名誉上的不利影响,其次往往还将使自己在经济上承担更重的责任。因此,让违约方举证证明自己的过错有违理性人趋利避害的本性,也不利于刺激违约方积极完成举证推进诉讼进程。为提高违约方举证的积极性,在这里,我们需要变换一下举证立场,以举证使其受益来促进违约方举证。笔者所主张的方法就是以过错推定为前提,使违约方承担其无过错的举证责任。即在法条中采过错推定方式,在违约责任成立、违约损害事实出现后,法律通过立即推定违约方具有过错,使其承担违约时可预见的范围内的赔偿责任,而违约方为减轻自己的赔偿责任,扩大限制的范围,就会积极举出反证,证明违约系己方认识和意志以外的因素造成,己方无过错,从而只负担其订约时的预见范围内的赔偿责任。对于违约方来讲,举证证明自己有过错和举证证明自己无过错在证明难易程度上相当,但其后果却是一个对己有利、一个对己有害,当然是对违约方有利的后果更能促进其积极举证。当事人的积极举证使得案件事实最大限度的还原,更有利于法官作出公平正义的裁决,该规则在实践中也就能获得更好的司法效果。

合同违约方的过错怎么界定 对合同违约方过错行为界定知识还有不懂的地方,就应该要及时去了解清楚,才能避免产生各种麻烦。关于合同违约方的过错界定或是对方违约要去追究责任,这时建议你在线咨询合飞律师网律师提供好的意见。

合飞律师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合同问题##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407301.html

合同违约方的过错如何界定的相关文章

违约责任是否需要考虑违约方的过错

一、违约责任是否需要考虑违约方的过错 不需要。判定违约责任,并不需要考虑过错的问题,只要存在违约的情形,当事人就需要依约定及相关法律规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五百七十七条 【违约责任】当事人一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

违约方的过错导致哪些违约责任

违约方的过错导致哪些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责任形式包括以下五种: 第一,违约金; 第二,赔偿损失; 第三,强制履行; 第四,; 第五,其它补救措施。 《》 第五百七十七条 【违约责任】当事人一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

离婚怎么算有过错呢法律,离婚过错如何认定法律

离婚怎么算有过错呢法律,离婚过错如何法律

在婚姻关系中,是否构成“过错”直接影响到双在离婚时权利和义务分配,具体而言,离婚时认过错的情形有哪些?离婚时认过错对夫妻财产分割有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问题解答在离婚案件中,认存在过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重婚或者与他人居;二是实施家庭暴力;三是虐待、遗弃家庭成...

民法典中有按揭婚前财产如何界定债务(民法典婚前财产如何界定?)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权益。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本篇文章了解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民法典中有按揭婚前财产如何界定,离婚时财产怎么分割问题带来帮助。 民法典中有按揭婚前财产如何界定 民法典婚姻家庭篇司法...

离婚时孩子归属如何界定?,孩子归属如何界定?

离婚时孩子归属如何界定?,孩子归属如何界定

在婚姻关系破裂时,关于孩子归属问题常常成为争议焦点,法律上是如何离婚后孩子如何处理呢?父母双应该如何合理安排孩子抚养权和探视权?本文将为您提供详细解答、建议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问题解答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84条,在离婚时,对于子女抚养权问题,法院会从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保...

过错方的离婚赔偿标准,离婚的过错方分割财产时必须少分吗

  一、过错方的离婚赔偿标准   过错方的离婚赔偿标准包括物质赔偿和精神赔偿。物质主要是一在重婚、与他人居期间将财产赠与与其重婚、第三,致使无过错方的财产损失,无过错方可要求过错方赔偿因该赠与行为给其带来物质损失。关于,其赔偿数额,需由侵权人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场、侵权...

违约方对非违约方的补救措施

违约方对非违约方的补救措施 1、支付违约金:指在合同约定的,在合同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向对当事人支付数额金钱。 2、损害赔偿:是指因合同当事人的违约行为而给对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时,违约方向对当事人所作经济补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但不包括非财产损失,即精...

法律如何界定假离婚罪?,假离婚罪的法律界定,解析,这个标题直接指出了文章的主题,即法律对假离婚罪的界定。它简洁明了,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准确传达文章的主要内容。

法律如何界定假离婚罪?,假离婚罪法律界定,解析,这个标题直接指出了文章主题,即法律对假离婚罪的界定。它简洁明了,能够吸引读者注意力,时也能准确传达文章主要内容。

在我国,法律上并没有假离婚罪这一罪名,所谓假离婚,是指夫妻双为了达到某种目逃避债务、购买房产等,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手续,但实际上双仍然是夫妻关系,并没有真正离婚。建议参考:1、了解法律规:夫妻双在办理离婚手续前,应该了解相关法律规,避免因为不了解法律而导致不必要法律风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