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约定降薪违反劳动法吗
一、劳动合同约定降薪违反劳动法吗
劳动合同约定降薪是否违反劳动法,需分情况来看。
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在劳动合同中约定降薪,且该约定不违反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这种情况下不违反劳动法。因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降薪属于对劳动报酬这一合同条款的变更,只要协商达成一致就是合法有效的。
然而,如果用人单位未经劳动者同意,单方面在劳动合同中约定降薪,则违反劳动法。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人单位不能擅自变更。这种擅自降薪的行为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有权拒绝,并可通过、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原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总之,关键在于降薪约定是否经双方协商一致。
二、无故降职降薪违反了劳动法哪一条规定
无故降职降薪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规定,具体如下:
(一)违反了第三十五条规定。该条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而用人单位无故降职降薪,属于擅自变更劳动合同中关于工作岗位、劳动报酬等关键条款,在未经劳动者协商一致且未采用书面形式的情况下,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
(二)属于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行为。劳动合同是双方确立、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用人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向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无故降职降薪显然违背了这一约定,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若遭遇无故降职降薪的情况,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恢复原职原薪,也可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三、企业无故降薪违反劳动法如何赔偿
企业无故降薪属于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劳动者可依法获得相应赔偿。具体情况如下:
(一)支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或者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二)补发工资差额。企业无故降薪,应当补发劳动者被降低的工资部分,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报酬权益。
(三)加付。若劳动行政部门责令企业限期支付工资差额等,企业逾期不支付的,应当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劳动者若遭遇企业无故降薪,应注意收集相关证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约定降薪违反劳动法吗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