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98-1《劳动合同法》解读:第一条【立法宗旨】

合飞律师1个月前 (03-16)普法百科4

劳动合同法共分8章98条,包括:总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特别规定、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

第一条【立法宗旨】

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制定本法。

【解读】本条是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宗旨的规定。

立法宗旨也称立法目的。本条规定的立法宗旨有三层意思:

一、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依据。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开始对计划经济下的固定工制度进行改革。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决定在国营企业中新招收的职工中实行劳动合同制,开始打破劳动用工制度上的“铁饭碗”。1994年通过的将劳动合同制度作为法定的用工制度,规定适用不同所有制的用人单位,劳动者也从新招用的职工扩大到所有的劳动者,不分固定工和,不分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人。劳动法对劳动合同作了专章规定,是我国现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劳动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正式建立。劳动法实施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对于破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分配用工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劳动用工情况多样化,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一些新型的劳动关系,如非全日制用工、工、家庭用工、个人用工等等。同时,在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滥用、用人单位随意、将正常的劳动用工变为劳务派遣等等,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也给整个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因此,有必要根据现实存在的问题对劳动合同制度做进一步的完善。制定劳动合同法,就是要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行为,明确劳动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促使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建立,预防和减少的发生。

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是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是“单保护”还是“双保护”是劳动合同立法中争论的一个“焦点”的问题。在公开征求意见和审议中,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合同法应当“双保护”,既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要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因为劳动合同也是一种合同,是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理应平等保护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只提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偏袒了劳动者,加大了用人单位的责任,束缚了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加重了用人单位的经济负担,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将会使劳动关系失去平衡,最后也必然损害劳动者的利益。有的甚至还认为,如果劳动合同法过分保护劳动者,不顾及用人单位的利益,将会误导境内外投资者,中国的法律不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甚至伤害投资者的感情,不利于我国吸引外资的政策。但是多数意见认为应当旗帜鲜明地保护劳动者地合法权益。因为我国目前的现实状况是劳动力相对过剩,资本处于强势,劳动力处于弱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力量对比严重不平衡,实践中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劳动合同法作为一部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其立法价值在于追求劳资双方关系的平衡。实践中由于用人单位太强势,而劳动者过于弱势,如果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同等保护,必然导致劳资双方关系不平衡,背离劳动合同法应有的价值取向。规定平等自愿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并不能改变劳动关系实际上不平等的状况,要使劳动合同制度真正在保持我国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就要向劳动者倾斜。

最后考虑到劳动合同法是一部社会法,劳动合同立法应着眼于解决现实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等诸多侵害劳动者利益的问题。所以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目标出发,立法还是定位于向劳动者倾斜。

三、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是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制度。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劳动合同法的最终价值目标。法律是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的调整器,任何立法都是对权利义务的分配和社会利益的配置,立法必须在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寻找结合点,努力寻求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特别是同一矛盾体中相对方之间的利益平衡。在劳动关系中,应当承认劳动者一方是弱势,但是,如果立法过分扩大劳动者的权益,加大企业责任,就会使企业用人自主权受到束缚,难以实行优胜劣汰的灵活管理,影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果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到位,对企业责任要求过少,就会影响劳动力供给,不利于高素质的健康的职工队伍的形成,最终企业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因此,劳动合同立法要在公民的劳动权和用人单位的企业责任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目前我国劳动用工中普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将劳动合同制度化、法律化,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有得于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双方的合法权益。因此,劳动合同法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确立了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最终目标。

合飞律师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其他问题##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415783.html

98-1《劳动合同法》解读:第一条【立法宗旨】的相关文章

妨害安全驾驶罪立法宗旨是什么内容呢

、妨害安全驾驶罪立法宗旨是什么内容呢 说起这个危害安全驾驶罪嘛,它就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公共交通安全,让大家都能安心出行,时也保护咱们老百姓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哦!另外,咋们也要确保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嘛。 所以呢,通过给那些妨碍安全驾驶的人定个罪,就是希望能够减少因为开车时受到干扰而引发的,提高司机...

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宗旨包括什么

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宗旨主要包括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宗旨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其核心目标。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可能面临信息不对称、经营者欺诈等问题,该法旨在确保消...

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宗旨包括

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宗旨主要包括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宗旨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其核心宗旨。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可能面临信息不对称、经营者欺诈等问题。通过该,...

最高人民院刑事诉讼法解释2021电子版(最高人民院刑事诉讼法解第一条)

光明网北京2月4日电(记者孙漫涛)最高人民院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的释》(以下简称《新刑诉法解释》)。《新刑诉法解释》号,共27章655,是最高历史上文最多的司法解释,也是内容最丰富、最重要的司法解释之。 记者注意到,《新刑诉法解释》...

房屋登记办释义一条规定(房屋登记办释义一条解读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房屋登记办释义一条,以及房屋登记管理办2017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览:1、新建房屋办理房产证时只能登记户主名字吗2、房屋登记办3、孩子多大能过户房子给他4、房产证能加几个人的名字 新建房屋办理房产证时只能登记户主名字吗...

劳动法解劳动合同补偿(劳动合同法解除赔偿)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系列的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民典中劳动合同会获得哪些补偿,用人单位劳动合同件有哪些进行了答,希...

立法权是谁的职权呢(立法权是谁的权力)

部好的律的诞生,需要凝聚最广大人民的诉求、智慧和力量。在此过程中,全国人大代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成员,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行使立法权。充分发挥全国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重要作用,是坚持和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国家权力机关是立法机关吗(国家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区别和联系)

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行使国家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和监督。人民代表大会享有立法权、监督权、决策权和任免权。全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