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后还能起诉撤销财产分割协议吗
一、协议离婚后还能起诉撤销财产分割协议吗
协议离婚后,在一定情形下是可以起诉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
(一)若存在欺诈、胁迫情形。比如一方在签订财产分割协议时,故意隐瞒、转移、变卖、毁损,或者伪造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另一方在知晓后一年内可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该财产分割协议。再如一方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协议,受胁迫方也可在法定期间内请求撤销。
(二)若协议内容显失公平。例如在签订协议时,一方因缺乏经验、紧急情况等原因,作出了明显对自己不利的财产分割安排,且这种不公平并非其真实意愿,在法定合理期限内,也可尝试起诉撤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起诉撤销财产分割协议需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且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存在可撤销的法定事由,否则法院可能不会支持撤销请求。
二、不是否可以请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在一般情况下,不离婚是不可以请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但存在两种特殊情形时,即使不离婚,一方也可请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例如,一方偷偷将夫妻共有的房产低价出售并转移所得款项,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另一方对共同财产的权益,另一方可以请求分割财产以保护自身利益。
(二)一方负有法定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比如,一方的父母身患重病急需一大笔治疗费用,而另一方却拒绝从夫妻共同财产中支出,在此情形下,为了保障患病亲属能得到及时医治,一方可请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总之,除上述特殊情形外,不离婚时通常不能随意请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这是为了维护夫妻共同财产关系的稳定性。
三、婚前半年前转移财产离婚时是否受到影响
婚前半年转移财产,在离婚时可能会受到影响,需分情况讨论:
(一)若转移的是个人财产,比如一方婚前的存款、房产等,其对个人财产有完全的处分权,正常的转移行为通常不会对产生影响。只要能证明该财产属于,且转移行为合理合法,不存在恶意隐匿、转移以逃避分割的情形,另一方一般无权干涉。
(二)若涉及的财产虽在婚前但实际为夫妻共同财产,例如双方在婚前共同出资购买的房产等。这种情况下,一方在婚前半年转移财产,若其目的是为了在离婚时隐匿、侵占夫妻共同财产,那么在离婚时,另一方可以主张该转移行为无效。根据法律规定,对隐匿、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一方,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以上是关于协议离婚后还能起诉撤销财产分割协议吗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