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合同违约赔偿要遵守哪些原则

合飞律师1个月前 (03-18)普法百科4

一、完全赔偿原则是指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都应由违约方负赔偿责任。

即违约方不仅应赔偿对方因其违约而引起的现实财产的减少,而是应赔偿对方因而得到的履行利益。

这是对受害人利益实行全面的、充分的保护的有效措施。从公平和等价交换原则看,由于违约方的违约而使受害人遭受损害,违约方也应以自己的财产赔偿全部损害。当然,这种赔偿应限制在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内。根据《合同》第113条的规定,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这里的损失仅指财产损失。也就是说,违约方不仅应赔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实际损失,还应赔偿可得利益损失,即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损失。实际损失是现存的损失,可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损失,一般也不会产生争议。关键是要掌握可得利益。可得利益是合同履行后人可以实现或者取得的收益,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未来性。可得利益不是现实的利益,而是一种未来的利益,它必须是经过合同违约方履行后才能获得的利益。

②期待性。可得利益是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可以预见的利益,可得利益的损失也是能够预见到的损失。

③一定的现实性。尽管可得利益并非订立合同时就可实际享有的利益,但这种利益并不是臆想的,如果合同违约方不违约,是非违约方可以得到的利益。

二、合理预见原则完全赔偿原则是对非违约方的有力保护,但从民法的基本原则出发,应将这种损害赔偿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第113条规定,“赔偿损失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这就是合理预见原则,又叫可预见性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预见的主体是违约方;

②预见的时间是合同订立时;

③预见的内容是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的范围;

④判断违约方能否预见的标准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标准,即通常以同类型的社会一般人的预见能力为标准。

三、减轻损害原则也叫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损失扩大原则,是指在一方违约并造成损害后,受害人必须采取合理措施以防止损害的扩大,否则,受害人应对扩大部分的损害负责,违约方此时也有权请求从损害额中扣除本可避免的损害部分。

也就是将减轻损害作为受害人的一项义务看待,并以此限制违约方的赔偿责任。《合同法》第119条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当事人因防止损失扩大支出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承担。”减轻损害原则的构成要件是:

①损害的发生由违约方所致,受害人对此没有过错;

②受害人未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害扩大;

③受害人的不当行为造成损害扩大。

四、损益相抵原则又叫损益同销,是指受害人基于损害发生的同一原因而获得利益时,应将所受利益从所受损害中扣除,以确定损害赔偿范围。

这是确定赔偿责任范围的重要规则。根据这一规则,违约既使受害人遭受了损害,又使受害人获得了利益时,应责令违约方赔偿受害人全部损害与受害人所得利益的差额,这是净损失、真实损失,但并不是减轻违约方本应承担的责任。我国《合同法》没有规定损益相抵原则,但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应承认此原则。具体地说,违约损害赔偿地目的是补偿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失,并非使受害人反而因此而受益。由于同一违约行为既遭受损失,又获得利益,如不将利益予以扣除,就等于让受害人因违约行为而受益,这是违反违约损害赔偿的本意和目的的。因此,必须采取损益相抵原则。损益相抵原则的构成要件:

①违约损害赔偿之债已经成立。这是前提条件。即只有构成违约损害赔偿之债时,才有必要确定损害赔偿范围,而损益相抵恰恰是限制损害赔偿范围的因素。

②违约行为造成了损害和收益。即损害和收益是同一违约行为的不同结果。

五、责任相抵原则是指按照与人各自应负的责任确定责任范围。

《合同法》第120条规定,“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就是责任相抵原则。同时应明确,在我国合同法理论上,责任相抵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不是指当事人的责任抵销,是在确定各自应负的责任基础上确定赔偿责任。责任相抵原则的构成要件:

①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即适用前提是双方当事人都存在违约行为。这是客观要件,只要客观上具有违约行为,而不管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

②双方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当事人双方都违约的情况下,其各自承担与其违约行为相对应的违约责任,不能相互替代。

六、经营欺诈惩罚性赔偿原则针对交易中各种严重的欺诈行为,特别是出售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欺诈行为的严重存在,《合同》第49条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数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这就在法律上确立了经营欺诈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经营欺诈惩罚性赔偿原则的构成要件:

①经营者提供商品、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存在。常见的有:直接出售假冒商品的行为;故意短斤少两的行为;消费加工承揽中偷工减料、偷换原材料的行为;在修理服务中偷换零件、虚列修理项目、增报修理费的行为等。

②消费者受到损害。总之,应对合同违约赔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践证明,由具备一定和工作经验的律师来处理,既可以防范法律纠纷,也可以更好地解决法律纠纷,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经济损失,有效地保障您的合法权益。

为了更好地帮您解决合同违约赔偿问题,防止陷入法律误区,您可以通过律师委托当地有经验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使您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合飞律师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合同问题##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428754.html

合同违约赔偿要遵守哪些原则的相关文章

养宠物需要遵守哪些规定呢(养宠物需要遵守哪些规定英语)

饲养宠物需要遵守哪些规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饲养宠物。但与此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保护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国家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对宠物饲养进行管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规定。 一、申请执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饲养来自本省或我国其他省份检...

订立劳动合同要遵守哪些原则

订立劳动合同要遵守哪些原则 1、法的原则 原则,是指订立劳动合同的行为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法是劳动合同有效并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它的基本内涵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1)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必须法。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主体法,即当事人必须具备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用...

债权债务的判决需要遵守哪些原则

债权债务的判决需要遵守哪些原则 1、接受第三人承担债务承诺,应视为债务加入 第三人向债权人表明还款债务加入的意思后,即使债权人未明确表示意,仍应认定为债务加入成立。 2、并存的债务承担与附条件免责债务承担,如何区分 第三人承诺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加入债务承担,当该条件成就时,债权人可和...

协议离婚要遵守哪些法律原则

一、协议离婚要遵守哪些法律原则 协议离婚需遵守以下法律原则: (一)自愿原则。夫妻双方必须是完全自愿地达成协议,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任何一方都不得强迫另一方签订离婚协议,双方应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离婚以及财产分割、等相关问题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二)原则。离婚协议的内容必须符...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守哪些原则

一、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守哪些原则 签订劳动合同时需循如下原则法、公正、平等自愿、诚信和协商一致。 其中,公正的含义是,劳动合同的制定应当兼顾双方利益,确保理平衡;平等自愿是强调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的法律地位相等,意愿自由表达且协商一致;诚信是指在签订过程中,双方都应诚实信,不隐瞒或欺...

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守哪些原则

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守哪些原则 (1)平等自愿 平等,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缔结合同时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当事人双方都是以劳动关系主体资格出现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双方都依法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协议,用人单位不得以用人主体的身份,借助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

保管合同的履行要遵守哪些义务

一、保管合同的履行要遵守哪些义务 保管合同的履行中,保管人和寄存人分别需遵守义务: 保管人义务: (一)妥善保管义务。保管人应按照定的保管方法或有利于保管物保管的方法保管物品,尽到相当的注意义务,防止保管物毁损、灭失。 (二)亲自保管义务。保管人原则上应亲自保管保管物,未经寄存人意...

离婚时需要遵守哪些法律?如何合法维护自身权益?

离婚时需要遵守哪些法律?如何法维护自身权益?

在现代社会,婚姻关系的解除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人对于离婚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法律并不清楚,这往往会导致不必的纠纷和损失。离婚时到底需要遵守哪些法律呢?又该如何法地维护自身的权益?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离婚并非简单的感情分离,而是一个涉及法律程序的过程,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离婚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