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后抚养权还存在吗
一、十八岁后抚养权还存在吗
一般情况下,十八岁后抚养权通常不再存在。
从法律层面来看,抚养权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旨在保障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必要的抚养、和保护。我国法律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意味着成年人在法律上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生活独立作出决策并承担责任,不再需要父母像对待未成年人那样进行全方位的抚养和监护。
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即便子女已满十八周岁,父母仍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子女虽已成年,但因精神疾病等原因导致无法独立生活,父母仍需对其进行照料和监护。但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是基于监护责任,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抚养权。总之,正常情况下,十八岁后抚养权不复存在。
二、包括哪些费用
1. 生活费:用于保障未成年子女日常生活所需,涵盖食品、衣物、住房等基本生活开销。比如孩子的日常饮食、购买衣物的费用以及居住场所的相关费用等,以维持其正常生活水平。
2. 教育费:主要指未成年子女接受学校教育所产生的必要费用。包括学费、书本费、文具费等直接与学习相关的费用。如果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班等必要的教育辅助活动,相关合理费用也应包含在教育费中。
3. 医疗费:当未成年子女因病或遭受身体伤害需要治疗时所产生的费用。例如挂号费、检查费、药费、住院费等。若因特殊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或康复训练,合理的费用支出同样属于抚养费的范畴。
需要注意的是,抚养费的具体数额应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
三、抚养费不给会坐牢吗
一般情况下,不给抚养费不会直接导致坐牢,但在特定情形下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
若双方是通过确定抚养费支付事宜,一方不支付抚养费,属于民事违约行为。另一方可以向提起,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法院判决后,若对方仍不履行支付义务,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
在强制执行阶段,如果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有可能会触犯。比如,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或者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其他情形。一旦构成此罪,就可能会被判处刑罚,面临坐牢的后果。
总之,单纯不给抚养费通常是,但发展到有能力执行法院判决却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时,就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
以上是关于十八岁后抚养权还存在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