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抚养人范围如何确定
一、被抚养人范围如何确定
被抚养人范围的确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量:
一是未成年子女。通常指未满18周岁的子女,他们在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缺乏独立生活和经济能力,需要父母或其他抚养人的抚养和照顾。
二是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比如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因丧失劳动能力等非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也属于被抚养人范围。
三是父母。当子女有能力时,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父母,有权要求,此时父母可作为被抚养人。
四是其他特定情形。例如,夫妻一方因疾病、伤残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另一方作为抚养人,该方则属于被抚养人;或者对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近亲属,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构成被抚养人关系。
总之,确定被抚养人范围需综合考虑年龄、劳动能力、生活来源等多方面因素。
二、给到多少岁
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但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会有所不同:
一是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养费。因为此时该子女已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二是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养费:
1. 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例如因重大疾病或残疾导致无法正常工作获取足够收入。
2. 尚在校就读的。这里主要是指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无法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接受大学等高等教育。
3. 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比如成年子女因精神疾病等原因无法独立生活。
总之,抚养费的给付期限需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三、抚养费欠多久可以起诉
只要一方存在拖欠抚养费的行为,另一方就可以向起诉。法律并没有对拖欠抚养费的具体时长作出限定才可以起诉的规定。
在实际情况中,若一方未按约定按时支付抚养费,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或子女本人(在符合法定条件时)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支付拖欠的抚养费。例如,双方约定每月15日支付当月抚养费,若到16日对方仍未支付,就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起诉时,需要准备好相关证据,比如(若为),其中明确约定了抚养费的支付标准和方式;或者法院的判决书、调解书等,证明对方有支付抚养费的义务。还可以提供一些证明对方拖欠抚养费事实的证据,如聊天记录、短信等能体现催告对方支付抚养费而对方未支付的相关材料。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依法作出判决,要求拖欠方支付拖欠的抚养费及可能产生的相应利息等。
以上是关于被抚养人范围如何确定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合飞律师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