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机动车变道 机动车超速 分心驾驶 发生交通事故时候怎么判责
一、当非机动车变道 机动车 分心驾驶 发生时候怎么判责
超速行为被视为存在过错情况,对于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需要依据事故双方在过错方面所涉及的因素来加以区分,并特别参考由交警部门出具的书。
由于各类车辆的特性存在差异,因此,关于责任的划分标准亦存在差异性。
在此,我们将详细阐述超速引发交通事故后的责任划分原则以及主要方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超速导致交通事故时的责任划分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责任的归属通常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一方全责,另一方无责。
若仅因一方超速行驶,而另一方在驾驶过程中并未出现任何过失,那么超速的一方需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具体而言:
(1)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全责方需承担100%的赔偿责任,而无责方无需承担任何赔偿义务;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若机动车为全责方,则需承担100%的赔偿责任;反之,若机动车为无责方,其仍需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3)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若其中一方非机动车为全责方,则需承担100%的赔偿责任;反之,若其中一方非机动车为无责方,则无需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2. 一方为主责,另一方为次责。
若双方均存在驾驶过错,则需根据各自过错程度来承担相应的责任。
具体而言:
(1)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主责方需承担70%的责任,次责方承担30%的责任;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若机动车为主责方,则需承担80%的责任,非机动车为次责方,则需承担20%的责任;反之,若机动车为次责方,则需承担40%的责任,非机动车为主责方,则需承担60%的责任;
(3)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主责方需承担70%的责任,次责方承担30%的责任。
3. 同等责任。
若双方在驾驶过错方面的责任相当,则双方需共同承担同等责任,即各承担50%的责任。
4. 不确定责任。
若无法明确判定事故责任,则对该起事故的责任不予认定。
《》
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
(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
二、小区内交通事故该判责任,法院保偏袒对方怎么办
倘若审判员做出了不公正或偏袒某一方的判决,当事人可依据以下几种方式有效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1. 检举至人民检察院。
当事人既可以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出举报,请求他们对该法官的不当行为展开深入调查,并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严肃处理。
2. 向上级法庭投诉。
当事人有权向上级法院提出投诉,请求他们对该法官的行为进行全面调查,并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公正处理。
3. 向监察部门举报。
当事人可以向同级监察部门或者上一级监察部门提出举报,请求他们对该法官的行为进行深入调查,并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4. 提起上诉。
若当事人对于地方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持有异议,则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以此来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