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碰撞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一、电动车碰撞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1.后逃逸但未构成犯罪者,处200至2000元人民币罚款并15天;
2.且构成刑事犯罪者,判处3至7年;
3.驾车撞人后逃逸致死者,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量刑时会综合考量事故严重程度、逃逸行为主观恶意、所产生的后果及是否有、赔偿损失等因素。
逃逸行为不仅逃避法律责任,更可能使受害者权益无法得到及时保护,加大事故处理难度。
法院会依法加重对逃逸行为的惩罚力度,以警示公众,维护交通秩序与公共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二、肇事逃逸是不是全责的意思
后逃逸承担全责,若证据显示其他涉案方亦有过失,可适度减轻逃逸者责任;然若证据充分证实逃逸者存在故意破坏现场、伪造证据或毁灭证物之行为,则无从减轻其罪责。
在交通事故发生之际,若肇事方逃离事故现场,必受法律严惩。
法院审判时需权衡事故严重程度、逃逸者主观恶意、所致后果及是否有自首、赔偿损失等因素。
逃逸行为不仅逃避法律责任,更可能使受害人权益无法得到及时保护,加大事故处理难度。
故法院会依法加重对逃逸行为的惩罚力度,以警示公众,维护交通秩序与公共安全。
三、肇事逃逸私了还是走程序好
私了与法律途径皆具优缺点。
前者快捷但缺乏保障;后者虽耗时较长,但赔偿更为充分且后续问题可通过再次诉讼解决。
建议依据伤势轻重选择合适方式。
若伤势轻微,可考虑私了;反之,宜寻求。
在交通事故中,肇事者如若逃逸,必将面临严厉制裁。
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量事故严重程度、逃逸行为的主观恶意、所致后果及是否存在自首、赔偿损失等因素。
逃逸行为不仅逃避法律责任,更可能使受害人权益无法得到及时保护,加大事故处理难度。
法院通常会依法加重对逃逸行为的惩罚力度,以警示公众,维护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
以上是关于电动车碰撞肇事逃逸怎么处理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