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肇事者逃逸如何认定责任

一、肇事者逃逸如何认定责任

1.在事故责任归属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明确的情况下,应将责任归咎于逃逸者,而不论事故各方实际占据的责任比例为何;

2.如果事故中一方当事人实施了逃逸行为,且认定结果显示双方均未承担任何责任,也即出现了纯属意外的事故状况,同样需追究逃逸方的全面责任;

3.若事故中一方当事人逃逸,且认定结果显示逃逸方存在安全违规行为或驾驶操作失误,另一方则无过失表现,在此种情况下,仍需要由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4.针对事故中的一方当事人逃逸所引发的纠纷,若认定结果指出事故当事人双方各自存在着失责情况,在厘清过错比例的前提下,应当适度减轻逃逸方所负债务的规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或者;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致人死亡怎样判刑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明确规定,对于导致人身损害后果严重的案件,当事人所承担的刑事责任及其量刑标准如下:若在发生之后,涉案人员故意逃离现场,使得受害者丧失了获得即时救治的可能并最终不幸身亡,那么此种行为便构成所谓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针对这一类情形,国家法律予以严惩,具体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这就意味着一旦证明在交通事故中所引发的死亡结果确实系由逃逸行为直接导致,相关责任人必须承受至少七年的牢狱之灾,其具体服刑年限会结合实际案情中的诸多细节,如肇事者的悔过态度、对受害者家庭的赔偿状况以及为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等等进行全面评估和综合性判断,然而无论如何,法定最低刑期都不会低于七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463910.html

肇事者逃逸如何认定责任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