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肇事后逃逸行为如何认定

一、肇事后逃逸行为如何认定

道路交通事故中,若出现下列任一情况,均可视为肇事逃逸行为:

1.已知晓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而事故当事人仍胆大妄为地驾车或者舍弃车辆逃离事故现场;

2.尽管事故当事人深感自身并无任何责任,却依然选择驾车远离事故现场;

3.若事故当事人具备饮酒过量以及无有效等相关疑点,在报警之后不遵从现场等待处置的规定,反而舍弃车辆离开事故现场,然后再次折返回来;

4.虽然事故当事人将受伤者送往医院救治,但是在未向警方报告的情况下擅自离去,并且在离开医院之后并未留下任何关于其真实身份、住址和电话号码的信息;

5.事故当事人虽然将伤者送至医院,但是在为伤者或者其亲属提供虚假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之后便悄然离去;

6.在接受警方调查过程中,事故当事人选择逃避,藏匿行踪;

7.事故当事人在离开现场时并不承认曾经发生过交通事故,然而有确凿证据表明他们应当知晓该起事故的发生;

8.经过双方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或者在未经协商的情况下,支付给受害方的额明显不足,而事故当事人在未留下个人真实信息的前提下,有证据显示他们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或者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事故发生之后,驾驶员选择逃逸的目的,通常都是为了避免自己承担向对方支付医疗费等的民事赔偿金的责任、被交警责令支付罚款的行政责任、乃至于被判处刑事处罚的责任。

二、肇事逃逸后怎么处理

1、若肇事者在逃逸行为尚未达到犯罪程度的情况下,交通管理部门可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给予其200元至2000元人民币不等的罚款处罚,同时,交通管理部门还将依法注销其机动车驾驶证资格,并且终身禁止其再次获取机动车驾驶。

2、倘若者在事故发生后选择逃逸,且该行为已经构成了,那么他将会面临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

根据我国现行的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如果因为违反相关规定而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肇事者将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然而,如果交通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逃逸,或者存在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则会被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肇事者的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那么他将会被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464064.html

肇事后逃逸行为如何认定的相关文章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如何认定其性质

客观上,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发生肇事人对自己所负义务的不作。按照理论,不履义务的不作为行为,表现“什么都没有做”和“避应该做的”两种形式。交通肇事后逃逸属于者,是一种积极的不作。《刑法》正是基于行为的积极性,将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肇事后等候在现场,未对被害人实施救助的行为相区...

肇事逃逸行为如何认定

一、肇事逃逸行为如何认定 首先在这里跟大家普及下什么叫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就是当我们明白已经发生了交通故时,有些人却选择驾车或者丢下车子走;第二种情况就是,即使你觉得自己对此故并没有责任,也不能随便驾车离开故现场;再比果你被怀疑或者没开车等,当你报警并且没有留在现场等待交警来处理...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如何认定,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一、逃逸行为如何认定,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几种常见认定情况包括: 1、明确知晓已发生,而当人仍然选择驾驶车辆或者放弃车辆离开故现场; 2、在交通故当人自身深感并无责任的前提下,驾驶车辆迅速驶离故现场; 3、交通故当存在酒驾车以及等可疑行为,尽管报警之...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如何认定

一、行为如何认定行为标准下: (1)任具备刑责任年龄且有刑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皆可视实施者; (2)侵害对象交通运营中的安全性; (3)主观方面视过失犯罪,包涵疏忽大意与过于自信两种情况; (4)客观方面在交通运输过程中违反相关规,导致重大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找他人顶罪行为行为如何定

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找他人顶罪行为行为如何定性 张xx是某私营企业的司机。莫xx是该私营企业主的妻弟。某日,莫xx在外面喝完酒,张xx驾车送其回家。莫xx懂驾驶,但没有。途中,莫xx坚持要自己驾车。张xx无奈,只好让莫xx驾车。当车至某路口时,有一人横穿马路,由于车速过快,该人被撞倒在地,送...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如何责任认定

一、行为如何责任认定 遇到,要这样处理: 1、果找不到谁该负责,那就默逃逸的那个人背锅咯; 2、故里两个人都没问题,那就是个纯属意外的小插曲了,还是得怪那个跑掉的人; 3、跑的人有违规或者操作不当,而对方又没犯错,那就是跑的人全责啦; 4、果两个人都有错,那就在看...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如何构成和认定

后逃逸行为义一直尚未统一,这无疑给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认定带来了困难。目前就法律、相关司法解释以及学术界的探讨来看,存在三种观点: 第一种是根据1995年6月20日公安部关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工作规》第2条的规:交通肇事后逃逸案件,是指发生道路交通,当人故意驾驶车辆或弃车离现...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

客观上,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交通故发生肇事人对自己所负义务的不作。按照刑法理论,不履义务的不作为行为,表现“什么都没有做”和“避应该做的”两种形式。交通肇事后逃逸属于者,是一种积极的不作。《刑法》正是基于行为的积极性,将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肇事后等候在现场,未对被害人实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