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机构帮忙处理债务逾期却被骗了?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挽回损失?
当下负债人群激增,催生了不少"债务优化"机构,但最近接到多位咨询者反映:"本想委托机构协商分期还款,结果交了服务费后对方失联",更有甚者被诱导签署阴阳合同导致债务恶化,遇到这类债务处理骗局,究竟该如何维权?
▶ 第一步:立即固定关键证据• 保存与机构签署的《委托协议》原件(特别注意附加条款) • 收集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建议使用公证云存证) • 整理对方承诺的"免息分期""停催停诉"等书面/语音证据
▶ 第二步:双线并行法律救济
- 刑事报案:若涉案金额超3000元,可持《受案回执》向公安机关控告合同诈骗罪
- 民事诉讼:针对机构注册地提起服务合同纠纷诉讼,可同步申请财产保全
▶ 警惕新型诈骗手法• "债务置换"陷阱:诱导办理高息贷款"以贷养贷" • "法务协商"骗局:伪造律师函、法院文书实施二次诈骗 • "征信修复"套路:通过非法异议申诉加重失信风险
特别提醒:正规债务重组机构应持有《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或《金融服务外包资质》,协商过程须由持证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
【建议参考】
- 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查机构资质
- 向银保监会消保局(12378)举报违规金融中介
- 登录"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涉案机构诉讼记录
- 优先选择司法行政机关备案的调解组织
【相关法条】
- 《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罪(数额较大处3年以下徒刑)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诈骗行为行政处罚标准
- 《民法典》第148条:欺诈订立的合同可撤销条款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欺诈行为三倍赔偿规定
【小编总结】 债务危机本就是困境,切莫"病急乱投医"加重损失,遭遇债务处理骗局时,保存证据的时间窗口往往只有7-15天,建议优先向属地司法所申请法律援助,通过正规法律程序既能减免息费,又可避免陷入新骗局。任何要求预付费的"债务优化"都需保持警惕,真正的债务重组应以结果为导向收费。
找机构帮忙处理债务逾期却被骗了?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挽回损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