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刮擦事故逃逸怎么处理
一、车辆刮擦事故逃逸怎么处理
倘若您不幸遭遇交通事故,而肇事车辆选择逃逸,首要之务便是立即向当地执法部门报案,同时尽量清晰地记忆下肇事车辆的特征,比如车型、外观色彩、车牌号码等等,以便于警方能尽早搜寻肇事者。
若事故现场附近设有监控设施,那么这些信息有可能成为警方查明案件实情的重要线索。
在此必须提醒诸位,根据我国相关交通法规,触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肇事者,只要其所犯过错尚未达到刑事定罪标准,都将受到法律制裁,处以200元到2000元不等的罚款惩罚;若情节严重,将可能被吊销,甚至面临15天之内的拘留处罚。
对于那些故意破坏现场证据或者隐瞒真相,逃避法律责任的肇事者,这种行为会被视为更为严重的犯罪活动。
而当车辆受损较为严重,并且未能找出肇事者时,您可考虑与所投保的保险取得联系,申请理赔手续。
如今的汽车保险政策中通常包含“无法找到第三方”的保险条款,也就是说哪怕没有明确的肇事人身份,保险公司仍会承担全额赔偿责任。
若是您的机动车停放在缴纳停车费的场所并遭到了损坏,您亦可以尝试与该区域停车场管理人员联系,协商赔偿事宜。
根据法规规定,停车场负有保障车辆安全的基本义务。
《》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及处罚
交通事故中逃逸的认定及惩处标准如下:首先,必须符合“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这一大前提,即行为人在主观认知上明确知道所发生的交通事故,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否则就不算逃逸。
行为人可能会通过各种借口来逃避责任,例如认为自己没有过错,无需承担事故责任等等,因此只需匆忙驾车驶离事故现场即可。
类似的情况还有,如果涉及到诸如或等违法嫌疑,即使报案也不愿配合现场听从指挥等候处理,而是匆匆弃车离开现场后再返回,同样属于逃逸范畴。
若行为人送伤员就医后,并未在第一时间报告警察,而是无故离开医院,此时亦构成逃逸。
除此之外,如擅自留下虚假姓名、住址以及联系方式等后便离去,或在接受询问调查期间消失无踪,这些都被视为逃逸。
最后,如行为人选择离开现场且拒绝承认曾经发生过交通事故,甚至有确切证据表明其应该知晓此事,那么同样认定为逃逸。
当事故双方无法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或是支付明显不足时,仍坚持离开现场,而未留存真实信息,只要证据充足,仍然可以理解成是公然的逃逸行为。
至于相应的惩处措施方面,若仅造成交通事故而没有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权对行为人处于最高达两千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同时也可以给予最多十五天的。
如果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展现出了极度恶劣的情节,例如交通运输肇事后的逃逸或者其他尤为严重的行为,则可能构成,受到最高三至七年的严厉惩罚。
对于那些在逃逸过程中造成人员死亡的,处罚将更为严苛,最高甚至能达到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于这类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权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并终身禁止其再次获取机动车驾驶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