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后司机离开现场算逃逸吗
一、肇事后司机离开现场算逃逸吗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驾驶员未及时停留在事故现场并不等同于构成逃逸。
明确定义而言,所谓的“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出于逃避法律责任追究的目的而选择逃离现场的行为。
若肇事驾驶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离开了现场,或者是因为需要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而无法停留在现场,那么这种情况便不能被视为交通肇事逃逸。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或者: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第三条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二、酒后驾驶会怎么样
在酒精作用下驾驶机动车并导致交通事故而选择逃逸的情况,其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无疑是无法忽视的。
首先,肇事逃逸者必须承担起事故的全部责任,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从的角度出发,饮酒后驾驶本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其中包括暂时扣留、处以高额罚款乃至吊销驾照等多种形式的处罚措施。
当这种违法行为与肇事逃逸结合在一起时,其所带来的处罚力度将更为严苛,有可能涉及到拘留以及更高额度的罚款等。
除此之外,肇事逃逸还有可能导致保险拒绝理赔,从而进一步加重肇事者的经济压力。
从刑事责任的层面来看,驾驶并导致交通事故后逃逸,有可能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
根据事故所造成的严重程度不同,肇事者可能需要面对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
若逃逸行为致使他人死亡,那么刑期将更为漫长,甚至可能面临长期监禁或的严厉制裁。
同时,肇事逃逸的行为还会对肇事者的社会声誉及职业生涯产生深远影响,有可能导致其名誉扫地、失去工作等不良后果。
我们强烈呼吁广大驾驶员朋友们,在饮酒之后切勿冒险驾驶车辆,更不能选择肇事逃逸。
倘若不幸发生了交通事故,应立即向警方报案,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取证,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正与正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