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醉驾的危害是怎么样的?有醉驾记录会影响什么用途?
一、酒后醉驾的危害是怎么样的?
1、喝驾驶,自控能力会变得很差。饮车,由于酒精麻醉,人的自控能力,情绪自控力都会很差,很难更好的控制油门,刹车等问题。
2、醉酒驾车,会导致人的判断能力降低。当人喝醉酒,很容易说些胡话,操作能力也会变得更低,有时候无法判断周围的路面情况。
3、醉酒驾车,很容易导致视力降低。当人醉酒驾车时,驾驶员周围的视野情况也会变得更窄,有时候很容易撞到其他地方,影响人身安全。
4、醉酒驾车,精神状态会很差,人在酒精的作用下,很容易情绪失常,做出一些过激的反应,有时候很容易变得狂躁不安。
血液当中的酒精含量,每100毫升达到了80毫克以上,就是按照醉酒驾驶追究刑事责任。醉酒驾车判断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根据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80毫克的驾驶员即为酒后驾车,80毫克以上认定为醉酒驾车。
吹气检测不纳入醉驾鉴定。按照刑事案件取证的标准,对于有醉驾嫌疑的司机必须进行抽血取证。查酒驾中的酒精监测仪器数据,仅是交警前期判断醉驾的方法,通过对嫌疑人体内酒精含量的比对,作出具鉴定结论。
二、酒驾和醉驾处罚新规定是什么?
1、酒后驾驶,暂扣6个月,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此前曾因酒驾被处罚,再次酒后驾驶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驾驶证。
2、醉酒驾驶,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3、酒后驾驶营运车辆,处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4、醉酒驾驶营运车辆,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重新取得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车辆。
5、酒后或醉酒驾驶,发生重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在酒精的作用下,人们的控制能力实际上是比较弱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法律当中明确的规定不被允许醉酒驾驶,一旦发现达到了醉酒驾驶,要利用最为严厉的刑事法律来进行相对应的处罚,这也是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通常按照进行惩罚。
三、有醉驾记录会影响什么用途?
醉酒后驾驶机动车,会根据案情实际判处从15日拘留到1至6个月的,不仅是约束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时间长度上有变化,且其行为性质从违法变为犯罪。这一改变,对于个人而言,影响。
醉酒后驾驶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终身留有记录案底不能消除,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醉驾者被处以拘役这一刑事处罚后,将不得从事老师、法官、检察官、律师、员这些职业,也不能担任国有企业、人民团体的负责人,以及商业银行和证券的董事和管理人员。
此外,因醉驾被处以刑罚的人也不得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如果已是公职人员,将面临开除公职。如果是单位职工,用人单位可以选择。而且在办理出国、等事宜时也会遭遇麻烦。甚至一些国家对于有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往往会选择拒签,既然醉驾是犯罪,除刑罚外,必然要承担其他法定的不利后果。
至于其他方面,业内人士透露,醉驾嫌疑人如果是在服刑(包括)期间,一般不允许办理出国签证;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酒驾一方全责,保险公司不理赔。
按照相关条例,受到过治安处罚者,不再具备参军资格。也就是说,如有意向,千万不要酒驾,一旦有酒驾记录,就将自动失去资格。
如果酒驾的处罚只是罚款或,不会影响当事人领取工商或担任法人。但如果当事人因醉驾被执行刑事强制措施,以及出狱后未满三年期间,都不能担任法人。
保险公司不予理赔;不能报考国家公务员和参加司法考试;用人单位可解除用工合同,无需支付;想当兵,政治审查将通不过;如果想开公司,可能领不了营业执照。还有‘醉驾入刑’。
四、醉驾行为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1、醉酒驾驶构成罪属于故意犯罪;
2、不得担任律师、公证员、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已担任将被吊证或者开除公职;
3、不得录用为公务员,已经录用将被开除公职;
4、入党将受影响,已是党员将被开除党籍;
5、不得入伍;
6、不得担任新闻记者;
7、影响就业,已经就业将面临失业;
8、承担刑事责任,失去人身自由;
9、面临经济惩罚;
10、面临定期禁驾,甚至终身禁驾;
11、不能担任国有企业、人民团体的负责人,以及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董事和管理人员;
12、办理、出国签证、留学等事宜时,也会遭遇麻烦,一些国家对于有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往往会被外国使领馆拒签等等一系列
综上所述,醉驾记录相当于就是刑事犯罪的案底,会伴随行为人终身不得消除,行为人不得从事老师、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等职业,并且也不能担任国企或者人民团体的负责人,以及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由此可见醉驾记录对于个人的前途影响巨大,应当坚决不出现酒后驾车行为。
米小律网小编提醒: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在大家需要用到的时候用到。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可以点击下方咨询,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合适的一个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