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划伤后逃逸构成犯罪吗
一、轻微划伤后逃逸构成犯罪吗
1、交通事故造成轻微划伤后,肇事者有逃逸行为的,一般不构成犯罪。
2、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果造成一人以上重伤的,才会构成交通肇事罪。
3、法律依据:《最高人民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或者: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二、车祸致人死亡后逃逸,该如何定性和处罚吗
依规定,车祸致人死亡后逃逸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车祸发生时,对方当场死亡,一般车主逃逸会构成《》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二款的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此时还可以根据车主的主观心态进一步对行为划分。
(1)如果车主持故意心态制造车祸,从而导致对方当场死亡后逃逸的,应最后定性为,或者和交通肇事罪并罚。
(2)如果如果车主是由于过失导致了车祸的发生,逃逸时并不知道逃逸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将会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依据规定,处以三至七年有期徒刑的量刑。
2、车祸发生后,受害人生命垂危,因为车主的逃逸行为所以最终死亡,此时车主的行为触犯了逃逸后致人死亡的罪名。对于生命垂危甚至可能因此死亡的受害者,车主却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被害人进行救助,采取放之任之的态度,使受害者失去了被救助的机会,因此无论是民事赔偿责任、责任,或是刑事责任都要比没有逃逸严重得多。
3、车祸发生后,受害人生命垂危,在车主逃逸后不久便死亡,如果有证据证明即使车主当时及时抢救也不能挽回其生命,那么不能将车主的行为定性为逃逸后致人死亡来定罪量刑。因为依据规定,逃逸后致人死亡是一种不作为犯罪,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应为。车主对受害者有救助义务,该救助义务来源其之前制造车祸的先行行为。
(2)能为。车主需要有履行义务的可能性,有条件实现救助。
(3)不为。由于车主没有履行救助义务,所以才造成了死亡结果,即要求结果具有避免的可能性,但如果当时车主及时将受害人送往医院抢救也不能挽回其生命,证明该死亡结果没有结果避免可能性,因此不能构成逃逸后致人死亡。
(4)等价性。车主逃逸要与杀害行为具有等价性,不作为也会导致受害人死亡。
因此,不能依据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规定对车主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而应根据第二款,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后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以三至七年有期徒刑的量刑。
4、车祸致人重伤后,车主为逃避责任,故意将被害人移至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致被害人死亡的,对此行为应以直接罪定罪处罚。
依据《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的规定,交通事故造成轻微划伤后,肇事者有逃逸行为的,一般不构成犯罪。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果造成一人以上重伤的,才会构成交通肇事罪。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米小律网咨询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