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买了交强险撞了人,车主真要自掏腰包赔到倾家荡产吗?
开车上路,最怕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撞伤人的情况,如果车主只购买了交强险,事故发生后究竟要承担哪些责任?会不会面临巨额赔偿?今天我们就从法律和实务角度,拆解这一难题。
交强险能赔多少?先看法律“保底线”
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交强险的赔偿分为两部分:
- 医疗费用限额:1.8万元(含诊疗费、住院费等)
-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8万元(含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
- 财产损失限额:2000元
但现实中,若伤者治疗费用超过1.8万元,或构成伤残甚至死亡,交强险的赔偿限额远低于实际需求,若伤者治疗花费10万元、构成十级伤残(赔偿约8-12万元),仅这两项就已远超交强险的医疗和伤残限额总和(19.8万元)。
关键点:交强险是“基础保障”,而非“全面兜底”。
赔偿不足时,车主如何应对?
若交强险不够赔,车主需自掏腰包补足差额,此时建议分三步走:
- 主动协商,争取谅解
- 及时垫付部分医疗费,表达诚意
- 与伤者签订《分期赔偿协议》,避免一次性支付压力
- 评估资产,提前规划
- 若名下房产、车辆等资产可能被强制执行,可考虑协商以物抵债
- 必要时咨询律师,申请债务减免或分期履行
- 警惕法律风险
- 若拒不赔偿,可能被法院列为失信人(限制高消费、影响子女升学等)
- 若存在酒驾、逃逸等情节,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注: 曾有案例显示,车主因未购商业险,最终需变卖房产支付赔偿金。
法律赋予车主的“自救通道”
即便面临巨额赔偿,车主仍可依法争取权益:
- 申请赔偿标准复核:对伤残鉴定结论或医疗费用清单提出异议
- 主张“过错比例”:若伤者存在横穿马路等过错,可要求减轻赔偿责任
- 利用保险“特殊条款”:如伤者后续出现并发症,可向法院主张赔偿范围以实际发生为准,避免提前超额赔付
建议参考:
- 事故后务必第一时间报警并报保险,留存现场照片、医疗票据等证据
- 经济困难时可向法院申请减免诉讼费或执行和解
- 亡羊补牢:立即补购商业三者险(建议100万以上)+医保外用药险
相关法条:
-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机动车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赔偿;不足部分由过错方承担
- 《民法典》第1179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应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合理费用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伤残赔偿金计算标准
小编总结:
只买交强险撞人,绝非“赔不起就能赖账”。法律既保护伤者权益,也赋予车主协商空间,但长远来看,与其事后焦头烂额,不如事前做好风险规划——三者险每年多花几百元,关键时刻能守住家庭财产底线,行车安全靠技术,责任风险靠保险,两者缺一不可!
(原创声明:本文案例及策略均结合司法实践原创分析,转载需授权。)
只买了交强险撞了人,车主真要自掏腰包赔到倾家荡产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