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后还钱还叫诈骗吗
一、诈骗后还钱还叫诈骗吗
诈骗后还钱依然可能构成诈骗。
诈骗的认定,关键在于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一旦诈骗行为完成,犯罪即已既遂,此时非法占有目的和诈骗行为都已成立。
即便事后还钱,这一返还行为不影响诈骗犯罪的成立,但在量刑时会作为一个重要情节予以考虑。比如,积极退赃退赔,表现出行为人一定的悔罪态度,可能在量刑时酌情从轻处罚。
举例来说,甲以虚构的项目为由,骗得乙的钱财用于个人挥霍,此时诈骗行为已然完成。之后甲虽因良心不安或其他原因将钱归还乙,甲前期基于非法占有目的实施的诈骗行为事实清楚,依然构成诈骗罪。不过,相较于不还钱的情况,还钱的情节会在量刑幅度上有所体现,以实现罪责刑相适应。
二、怎么网络报警
遭遇网络诈骗进行网络报警,可通过以下常见方式:
其一,登录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按照网站指引,准确填写相关信息,如诈骗的具体过程、涉及金额、与诈骗分子的沟通记录等关键内容,详细清晰地描述案件情况,以便警方了解全貌。
其二,使用部分大型互联网平台推出的举报入口。若诈骗行为发生在特定社交、交易等平台上,可利用平台的举报功能,提交包含诈骗证据、详情的举报材料,平台会依规处理并可能协助警方调查。
其三,一些地方公安机关设有专门的网络报警小程序或公众号。通过搜索当地公安官方渠道,找到对应的报警途径,按要求录入报案信息。
报警时务必保持冷静,尽可能收集和保存好各类证据,像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网页截图等,这对警方快速侦破案件、追回损失至关重要。
三、市诈骗多少才立案
在温州市,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实践,一般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到6000元及以上的,公安机关会予以立案追诉。
此标准依据的是关于诈骗罪立案数额的规定。若诈骗金额未达到该标准,但存在其他严重情节,比如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救济、医疗款物等特定财物,或者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以及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等,即便金额未达6000元,也可能立案处理。
若遭遇诈骗,当事人应及时收集保留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通话录音等,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诈骗后还钱还叫诈骗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