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三十三条【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或者;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即可定交通肇事罪: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注意,此处的30万元以上的数额,不是指事故本身造成的财产损失数额,而是指行为人无力赔偿的数额。按此标准,财产直接损失数额不到30万元,或者损失虽远远超过30万元但赔偿后不足30万元的,都不构成本罪;

4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下列情形之一的:

(1)酒后、吸食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上述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伤5人以上,负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

(2)死亡6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60万元以上的。

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外的交通肇事如何定性

所谓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外,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内尚未纳入公共交通管理的交通。城市街道、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村通”公路,以及已经开发并纳入公共交通管理范围的内河航道、海运航道、湖泊等属于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

根据上述最高人民的司法解释第8条的规定,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发生重大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则不定交通肇事罪,而应当分别以下情形处理:

1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进行生产、作业,因不服管理、违反生产劳动安全等规章制度,以及单位主管人员指使、强令他人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以定罪处罚。

2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进行生产、作业,有安全隐患,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后,负责劳动安全设施的直接责任人员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以定罪处罚。

3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进行非生产、作业活动致人死亡的,以定罪处罚;致人重伤的,以定罪处罚;致使交通工具严重毁坏的,以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

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将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第四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第五条“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第六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或者定罪处罚。

第七条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第八条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本解释的有关规定办理。

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二百三十三条等规定定罪处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477282.html

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呢的相关文章

什么是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交通肇事罪如何处罚?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什么是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交通肇事罪如何处罚?的问题带来帮助。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什么是...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新刑法,交通肇事罪刑法条文的规是什么

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依法应当追究刑责任。按照现行《刑法》的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交通肇事罪的刑法裁量规是怎样的 构成交通...

交通肇事罪如何处罚的,法律上如何认定

一、如何处罚的,法律上如何认定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三十三条之明确规,凡涉及交通肇事导致他人受伤的严重案件,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若在该过程中出现肇事者逃跑或具有其他极其恶劣的情节,则应处以三年以上但限于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更为严重的情况是,逃逸行为引发受害人死亡,则...

责任认定书出来后犯交通肇事罪,同等责任可以认定交通肇事罪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责任对等司机还有交通肇事罪吗,交通肇事罪认定的问题带来帮助。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责任对等...

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逃逸

一、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逃逸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一个主客观相一致的行为,既要满足客观行为,又要具备逃逸的故意。也就是说,逃避法律追究是其逃逸行为的唯一心态,果没有这种故意,就不能认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 所以,认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正确把握。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前...

聚众斗殴的积极参加者如何认定呢(聚众斗殴的积极参加者如何认定为犯)

聚众斗殴是指聚集多人互相攻击身体或者攻击对方身体的行为。我国《刑法》规的群体性斗殴的主要处罚对象仅限于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与者。 网友咨询: 如何认定聚众斗殴犯的积极参与者? 律师答复: 立法明确规了“响铃要素”,使其更容易识别。首要分子是指在犯集团或者犯集团中起组织、策划...

交通肇事罪自首怎样认定,交通肇事罪自首如何处理

一、自首怎样认定,交通肇事罪自首如何处理 就涉及交通肇事罪的案件而言,在司法裁判实践过程中,对犯行为人于肇事后实施逃离,并在公安机关展开调查期间主动前往公安机关认罪代全部行的情况,将其认定为自首情节已经达成共识。 然而,针对肇事后未有逃脱,反而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且诚实地代所有行...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和认定标准,交通肇事罪辩护词缓刑

1、交通肇事案件的被告人主观上出于过失,但过失程度不同,过轻重有别,应对过轻、较轻的人适用缓刑,过重、较重的不宜适用缓刑。2、肇事的被告人除过小、过较小,还应当具有悔表现。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交通肇事罪什么情况下可以缓刑 (一)交通肇事案件的被告人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