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破产后欠的债务真的不用还了吗?律师详解债务处理核心规则
"申请个人破产就能彻底赖账?"这是许多负债者在知乎视频评论区热议的话题,作为办理过300+债务重组案件的律师,我必须强调:个人破产绝非逃债工具,而是法律赋予诚实债务人的重生机会,根据《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试点经验,全国已有超8万申请人尝试通过这一路径解债,但真正获得债务豁免的仅占27%。
个人破产后债务处理遵循"分类清算+有条件豁免"原则,法院会指定管理人核查所有债务,将资产分为豁免财产(如基本生活用品)和清算财产,例如深圳某程序员因创业失败负债180万,其唯一住房经评估后保留50㎡基本居住面积,剩余价值纳入偿债资金池。
三类债务破产后仍需履行:
- 故意侵权赔偿(如酒驾致人伤残)
- 法定抚养/赡养费
- 最近2年内单笔超过5万的奢侈消费 去年杭州就发生典型案例:某企业主破产前3个月刷爆信用卡购买名表,最终被法院裁定该笔20万消费债务不得豁免。
5年考察期才是关键,债务人需按月提交收支明细,期间收入扣除必要开支后的50%需用于偿债,广州有位网店主通过此机制,5年累计偿还债务本金的38%,最终获得剩余债务豁免,但若有隐匿资产、虚构债务等行为,法院可撤销破产裁定并恢复全部债务。
【建议参考】
- 申请前6个月停止大额消费
- 保留所有债务形成证据链
- 主动申报所有财产包括虚拟货币
- 考察期内优先偿还不可豁免债务
- 每季度与债权人会议保持沟通
【相关法条】 ▶《企业破产法》第95条:个人债务清理参照适用企业重整程序 ▶《个人破产条例》第113条:免责考察期3-5年的具体适用标准 ▶《民法典》第1187条:侵权之债的优先清偿顺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个人破产试点司法解释》第21条:奢侈消费认定标准
【小编总结】 个人破产制度像把双刃剑:对诚信债务人来说是涅槃重生的法律阶梯,对恶意逃债者则是照妖镜,核心要义在于"该还的一分不少,能免的依法核销",特别提醒:2023年修订的《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已增设"个人债务集中清理"专章,未来全国推行时将实施更严格的财产申报制度,债务化解没有捷径,唯有诚信履约才能获得法律庇护。
个人破产后欠的债务真的不用还了吗?律师详解债务处理核心规则,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