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掌握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
一、怎样掌握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
当一个人做坏事做到一半时突然停下不再继续下去,或者眼看着事态马上就要变得更糟,他又及时采取措施阻止了事情往不好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况就是我们说的“犯罪中止”啦!
所谓犯罪中止呢,就是说这个人做错事的时候,突然良心发现觉得自己不能再错下去了,于是决定不再往前走,或者说他已经看到了即将到来的灾难,所以立即采取行动来避免它发生。
我们来看一下构成犯罪中止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吧:首先,这个人得真心实意地想要停下来,也就是说,即使他还能继续做坏事,甚至可能会得到好处,但他还是选择了停手,这才叫真正的中止。
他得真的去做些什么来停止犯罪,比如把正在做的事情停下来,或者采取其他行动来阻止事情恶化。
最后,这个人的中止行为得发生在他做坏事的过程中,而不是在开始之前或者结束之后。
在法律上,如果一个犯罪中止的人并没有给别人带来伤害,那么法官就应该放过他,不用给他惩罚。
但是,如果他的行为已经对别人造成了伤害,那法官就会根据具体情况来考虑要不要减轻他的惩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犯罪中止情节有谅解书吗
犯罪中止及自首情形可获谅解书,进而对量刑产生积极影响。
自首系犯罪者主动交代罪行并接受追究的行为,为法定量刑情节之一,具有减轻刑罚效果;而谅解书则由受害方或家属签署,表示对罪犯部分行为予以宽恕,属于酌定量刑因素。
特定情况下,谅解与否甚至可能影响公安部门是否启动程序以及最终审判裁决。
尽管谅解与自首均属从宽量刑情节,但二者法律依据及适用条件各异。
实践中,若自首者能得到受害方谅解,将可能获得更宽大的处理。
然而,并非所有情况下谅解书都能直接导致,需结合具体案例和法律规定进行全面评估。
以上是怎样掌握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