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被迫中止是中止还是未遂
一、犯罪被迫中止是中止还是未遂
犯罪中止并非犯罪未遂,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主要包括:
1、其产生的时间段各异。
犯罪未遂往往发生在犯罪活动已经展开之后;相较之下,犯罪预备阶段并无犯罪未遂可言。
犯罪中止需满足的条件却是在犯罪进程中主动停止犯罪,即无论是在实行犯罪预备期间,还是在成功着手实施犯罪后,直至犯罪实现之前,选择放弃犯罪行为,皆可构成犯罪中止。
2、导致犯罪未能完成的原因有所差异。
在犯罪未遂的情况下,犯罪未能达成预期效果,乃是因为行为人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所致,犯罪的最终结果与行为人的初衷背道而驰,即行为人原本希望实施却因客观原因而无法实现。
在犯罪中止的情境中,行为人基于自身意愿主动放弃了当时仍可持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行为,即行为人原本能够实施却选择不实施。
这正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性区别所在。
3、刑事责任承担方面亦有所不同。
依据我国现行的相关规定,对于犯罪未遂的罪犯,可以参照已遂犯的量刑标准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而对于犯罪中止的罪犯,若未对社会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应免予刑事处罚;若已对社会造成损害,则应减轻处罚。
对犯罪中止的处罚力度明显低于犯罪未遂,其主要目的在于激励犯罪分子及时终止犯罪行为,以期有效保障国家及人民的合法权益不受犯罪行为的进一步侵害。
4、行为结果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犯罪未遂的结果表现为犯罪未成,即行为人未能完成某一特定犯罪的所有构成要素,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相反,犯罪中止则要求行为人必须完全放弃犯罪意图。
此外,自动且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还需要行为人切实阻止他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所可能导致的法定犯罪后果的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二、犯罪中止可以出现在犯罪的什么阶段
犯罪中止可以出现在犯罪预备、实行以及行为未完全实施时。
同时,该行为也能在犯罪已完成,却能自动有效阻止结果产生的情况下成立。
关键在于,犯罪中止需在进行中的犯罪行为得以有效终止或危害结果得以有效避免,行为人须有中止犯罪的决心,并且在客观条件允许其继续犯罪及实现犯罪结果的前提下,主动放弃继续犯罪或追求犯罪结果。
以上是犯罪被迫中止是中止还是未遂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15分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