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既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一、犯罪既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叫犯罪既遂,简单讲就是说,如果一个坏蛋做完了他打算做的坏事,而且还成功了,对别人或者咱们国家造成了实际伤害,那这个罪行就可以说是“既遂”了。
反过来看,犯罪中止呢,就是如果这个坏蛋在干坏事的时候突然觉得不该这么做,自己良心发现了,或者因为别的原因自发地停止了这样的行动,没让事情继续下去,也就是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话,那么这种情况就被叫做犯罪中止啦。
当然啦,两者的处罚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那些犯罪既遂的坏蛋,法律会根据他们犯下的具体罪名,按照里面的规定来给他们定罪和判刑。
但是对于那些中止犯,如果他们并没有造成任何损失,那么法律就会放过他们,不给他们惩罚;但如果他们已经造成了损失,那么法律就会考虑到这点,减轻对他们的惩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属于未遂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什么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的成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在犯罪行为过程中,若个体自动放弃犯罪或者成功预防犯罪后果的产生,则构成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特指犯罪行为者在行动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或者自觉阻止犯罪后果产生的行为。
其构成要件主要包括:
1. 犯罪中止的行为人需具备彻底终止犯罪的内心意愿,即使面对可以继续开展犯罪并达到目的的境况时,依旧坚定选择放弃或转而追求非犯罪结果。
2. 行为人需要实际采取终止犯罪的行动。
首先,这种行动应视为制止犯罪的举动,能使正在进行的犯罪活动中断;其次,该行动可通过积极作为或消极不作为两种形式来实现。
然而,犯罪中止必须发生于犯罪过程之中,而非犯罪过程之外。
此处所称的犯罪过程,涵盖了预备犯罪、实行犯罪以及犯罪结果产生等各个环节。
3. 犯罪中止必须切实有效地终止了犯罪行为或成功避免了危害结果。
根据刑法规定,对中止犯,如未造成任何损害,应免予刑事处罚;若已造成损害,则应减轻处罚。
以上是犯罪既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