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有哪些
一、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有哪些
犯罪中止所受处罚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我国《刑法》实行对中止犯轻判原则。
鼓励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时选择中止,以实现法律和社会价值的双重目的,这是我国刑法对于中止犯所持有的基本惩治策略。
2. 对中止犯可减轻或免于处罚。
我国刑法中的从宽处罚原则涵盖了从轻、减轻以及免除处罚等多种形式。
针对犯罪预备、未遂及中止三种不同的犯罪未完成状态,我国刑法也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政策。
例如,预备犯可参照既遂犯进行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未遂犯可参照既遂犯进行从轻或减轻处罚;而中止犯则必须减轻或免除处罚。
3. 对中止犯实行必减主义。
根据《刑法》第22条和第23条的规定,预备犯和未遂犯可获得从宽处理,但并非必须如此。
例如,对于未遂犯,若其行为虽未达既遂,却具有严重情节,可不予从轻处罚。
《刑法》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犯罪中止的判决有哪些
犯罪中止的判定如下:
(一) 若未造成损害,应撤销判决;
(二) 若已构成伤害,应减轻惩处。
犯罪人的中止行为需确实阻止罪行发生,倘若实施者欲停顿犯罪,然客观情况下,其预备或实行之行为已致罪果出现,则不能视为中止,而应归为既遂。
以上是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有哪些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米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