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怎么区别
一、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怎么区别
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是两种迥异的刑事法律概念,其在时间节点、终止缘由、范畴及刑罚上皆有显著差异,详述如下:
1.时间节点:犯罪预备行为多发生于犯罪实行前的准备阶段,例如预备工具或制造犯罪环境等。
反之,犯罪中止可出现在犯罪既遂之前任意时刻,甚至已触及到犯罪实行阶段。
2.终止缘由:犯罪预备的终止往往源于行为人无法预见的客观因素,诸如外界干涉或突发状况致使犯罪计划无法延续。
犯罪中止则是行为人主动放弃犯罪意图或成功预防犯罪后果的出现。
3.范畴:犯罪预备特指犯罪行为实施前的准备活动,如筹备工具或营造犯罪条件等;犯罪中止则是指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行放弃犯罪或有效制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4.刑罚:针对犯罪预备,法律可参照既遂罪行予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至于犯罪中止,若未对社会造成损失,应免予刑罚;若已造成损害,则需减轻刑罚。
综上所述,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关键区别在于时间节点、终止缘由等方面。
犯罪预备是指在犯罪行为开始前,因不可抗力导致未能实施的行为;犯罪中止则是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愿放弃或成功阻止犯罪结果的出现。
《》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与犯罪中止哪个严重
犯罪未遂更严重。
因犯罪未遂有更大的主观恶性,所以量刑通常较轻。
在实施犯罪时因意外未能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未遂者可参照既遂来轻罚或减责。
犯罪过程中,如果放弃犯罪并有效阻止其发生,就是犯罪中止;未造成伤害则应免除处罚,否则减轻惩罚。
以上是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怎么区别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米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