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怎么区别呢
一、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怎么区别呢
与犯罪预备乃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术语,它们在定义及惩处上存在显著差异。
现针对二者进行详尽解析如下:
1.定义:犯罪预备乃指犯罪分子为实行犯罪行为而事先所做的筹划准备活动,在此期间,实际上并未真正开始着手实施任何犯罪行为。
犯罪中止则是指在整个犯罪过程当中,罪犯自觉放弃继续实际实施犯罪行为,或者通过自行有效手段成功防止了犯罪结果的最终产生。
2.惩处措施:就犯罪预备而言,法律可参照对已遂犯的处理方式,给予其从轻、减轻处罚甚至免予刑事追究。
这是由于尽管犯罪预备已经具备了犯罪意图以及相关准备工作,但尚未对社会造成实质性的危害。
至于犯罪中止,若未给社会带来任何损失,应免于刑事处罚;如已造成损害,则应予以减轻处罚。
这是因为犯罪中止展现出了罪犯的自我纠正意愿,成功避免了更为恶劣的后果。
综上所述,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定义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犯罪预备是在犯罪行为正式实施之前的筹备阶段,而犯罪中止则是在犯罪过程中,罪犯主动放弃或成功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出现。
在法律惩处层面,犯罪中止通常会获得较犯罪预备更为轻微的惩罚,这是因为它反映出罪犯并未继续实施犯罪行为,从而降低了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
《》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犯罪中止怎么处罚
若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了既定的犯罪行为或者成功地阻止了犯罪后果的发生,便构成犯罪中止的情形。
但无论是否对社会造成实际损失或影响,犯罪中止者都应免于刑事处罚。
若因犯罪中止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则应对其减轻刑罚。
在这一原则下,对于未对社会公众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产生实质性危害的犯罪中止者,应当不给予任何形式的刑事处罚;而对于已经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犯罪中止者,则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轻其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以上是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怎么区别呢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米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