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劳动法赔偿平均工资怎么算

当劳动者因工伤或职业病造成误工,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误工费。而劳动法赔偿平均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正常出勤且完成劳动合同规定的工作任务,在用人单位合法合理的规章制度中正常完成本岗位及相类似岗位的工作任务下,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工资的平均数。

一、劳动法赔偿平均工资怎么算

劳动法赔偿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如下:

1. 取劳动者最近12个月的工资总额(不含加班加点工资和出差补贴等额外收入);

2. 除以劳动者实际出勤天数或计薪天数,得到劳动者的每日平均工资;

3. 每日平均工资乘以用人单位实际安排劳动者停工留薪的日数,即可得到赔偿的平均工资。

例如:劳动者最近12个月的工资总额为80,000元,实际出勤天数为260天,被用人单位安排停工留薪20天,那么其赔偿平均工资为:80,000元 ÷ 260天 × 20天 = 6,154元。

二、劳动法赔偿平均工资与月工资的区别

劳动法赔偿平均工资与劳动者月工资并不相同。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协商确定的每月应付工资。而赔偿平均工资是根据劳动者最近12个月的实际收入计算所得,包括劳动者享受的法定福利、津贴,但不包括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

三、劳动法赔偿平均工资的适用范围

劳动法赔偿平均工资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劳动者因工伤或职业病造成误工;

2. 用人单位未安排劳动者工作;

3. 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4. 用人单位停产或停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538481.html

劳动法赔偿平均工资怎么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