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有哪些惩罚

一.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有哪些惩罚

1.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的惩罚: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失职或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的行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六十八条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国有企业渎职罪立案标准

1、国有企业立案标准有以下几点:

(一)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造成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一年以上,或者被吊销许可证和、责令关闭、撤销、解散的;

(三)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2、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二)造成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被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的;

(三)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米律网咨询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546905.html

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有哪些惩罚的相关文章

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怎么判

一、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怎么判 倘若一家或企业或任何其他单位的员工,能够利用其位赋予他的权力和责便利条件,将属于他们单位所的物资非法据为已,且涉案金额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标准,那么这位工作人员将会面临五年以下的期徒刑或是拘役;若是数额巨大者,处则会更为严厉,通常需要在监狱中度过五年以上的...

新刑法对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的判刑标准

一、新刑法对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的判刑标准 1、国有企业渎职罪的判刑标准为:1.处三年以下期徒刑或者拘役;2.致使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期徒刑;3.国有公司、企业、事单位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此的,依照上述规定从重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刑法》第一百...

法院对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怎么处

一、法院对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怎么处 1、犯此的,依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期徒刑。如果是国有企业、事单位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此的,依照上述规定从重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 国有公司...

构成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一般会怎么判

一.构成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一般会怎么判 1、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的判刑规定是:致使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期徒刑。损失越重,量刑就越重。 2、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

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如何量刑

一、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如何量刑 1、我刑法没有国有企业渎职罪,只有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此罪既遂的量刑为:犯此致使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期徒刑。本的客体是国有企业财产权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法律依据...

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一、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的最新量刑标准是什么 1、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刑法的量刑标准: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期徒刑。国有...

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如何处

一、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如何处 1、国有企业的人员严重不负或滥用权,造成企业破产或严重损失,使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期徒刑或者拘役;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期徒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第一百六十八条 ;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或者滥用权...

构成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会如何追究责任

一、构成国有企业渎职罪既遂会如何追究责任 1、行为人构成国有企业人员渎职罪既遂并给家造成严重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期徒刑。本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有公司、企业、事单位的工作人员,其他主体不构成本。 2、法律依据: 《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