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如何判刑

一、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如何判刑

1、犯了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的判刑:既遂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后果特别严重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既遂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六十条,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企业债券募集办法等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存托凭证或者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后果特别严重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控股、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实施前款行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二十以上一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后果特别严重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二十以上一倍以下罚金。

二、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立案标准有哪些

1、发行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

(一)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者相关凭证、单据的。

(二)利用募集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三)转移或者隐瞒所募集资金的。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米律网咨询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548986.html

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如何判刑的相关文章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判刑标准(欺诈发行股票债券例子)

最新伪造股票债券罪判刑标准是按照三年以下的有期徒或者拘役来进处罚,这主要指的就是变造或者伪造股票,债券数额较大的,果说数额巨大的,将会按照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处罚。 最新伪造股票债券罪判刑标准是怎么样的? 变造股票债券,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

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判刑规定是什么

一、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判刑规定是什么 1、为人构成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单位犯本的,对单位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或者拘役。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一、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1、单位犯前款的,对单位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或者拘役。 2、法律依据: 《》第一百六十条的规定,在招说明书、认书、、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

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事责任是什么

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事责任是什么 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事责任: 1、构成本罪既遂的,一般追究其五年以下有期徒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的事责任; 2、欺诈发行股票的数额巨大、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则追究其五年以上有期徒,并处罚金的事责任。 法律依据: 《》第一百六十条在...

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怎么

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怎么 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判刑规则: 1、构成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的,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2、犯数额达到巨大标准、后果特别严重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则应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第一百六十条在招说明书、认书、、企业债...

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怎么,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怎么,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判刑规则: 1、构成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的,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2、犯数额达到巨大标准、后果特别严重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则应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第一百六十条在招说...

中国新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判几年

一、中国新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判几年 1、自然人犯本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 2、单位犯本的,对单位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或者拘役。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第...

中国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怎么量

一、中国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怎么量 1、为人构成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单位犯本的,对单位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或者拘役。 2、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