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用虚假信息办理信用卡是否构成诈骗

一、用虚假信息办理信用卡是否构成诈骗

1.对于个人诈骗公私财产的行为,如果涉案价值在3,000元人民币(或相当于该金额的其他货币)及以上,则被视为“数额较大”的违法行为;若涉案价值在30,000元人民币(或相当于该金额的其他货币)及以上,则被视为“数额巨大”的违法行为;而当涉案价值高达500,000元人民币(或相当于该金额的其他货币)时,便可被判定为“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这也是衡量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关键要素。

2.对于诈骗未遂的情况,若行为人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作为诈骗目标,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那么也应按照相关进行定罪处罚。

例如,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技术手段对大量不特定人群实施诈骗,尽管诈骗数额难以准确查证,但是只要符合以下任一情形,就应当被认定为第二百六十六条所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并以(未遂)定罪处罚:

(1)发送诈骗信息超过5,000条的;

(2)拨打诈骗电话超过500人次的;

(3)诈骗手段极其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的。

在此基础上,如果实施上述行为的数量达到了前述第

(1)、

(2)项规定标准的十倍以上,或者诈骗手段特别恶劣、社会危害性特别严重,那么还应当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所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并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3.对于共同诈骗犯罪的案件,应当根据各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来确定他们的犯罪数额,同时结合他们在中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以及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

3、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

4、已经着手实行诈骗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获取财物的,是诈骗未遂。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

二、微信钱被诈骗了不小心点撤回申诉怎么办

若您已成功撤回在微信平台上进行的交易投诉,仍可尝试及时与微信客服团队取得联系,再次详细叙述问题及诉求,期望微信客服能够重启投诉处理流程。

倘若您无法直接联系到微信客服或其未能有效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那么您还可以考虑向相关的监管机构提出投诉。

例如,您可以选择向中国人民银行或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权威部门对微信平台的行为进行投诉。

除此之外,若您坚信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了严重侵犯,亦可考虑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权益。

以上是用虚假信息办理信用卡是否构成诈骗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合飞律师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米律来源链接:https://www.237fa.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562944.html

用虚假信息办理信用卡是否构成诈骗的相关文章

向多人借钱不还是否构成诈骗,欠钱不还是否构成诈骗

认定借款行为是诈骗看最终能不能还款,而看在借钱时有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如果借钱时就说很单纯地希望借钱使,那么即使最终还不上钱也不属于诈骗,债权人只能通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番吧。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借钱不...

编造个人虚假信息寻衅滋事(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违法的行为。不管什么罪行中都不可以提供编造的或者是虚假信息则都将构成违法的行为,将会接受不同程度的处罚。在触犯了寻衅滋事罪的基础上编造虚假信息的,可以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 寻衅滋事罪中的编造虚假信息违法吗? 违法的行为。寻衅滋事指行为人结伙斗殴的、追逐、拦截他人的、强拿硬要或者...

用虚假信息签劳动合同发生劳动纠纷怎么维权

一、用虚假信息签劳动合同发生劳动纠纷怎么维权 当因用虚假信息签劳动合同发生劳动纠纷时,可通过以下方式维权: (一)若劳动者提供虚假信息人单位可依据具体情况及相关规定处。若虚假信息构成,致使劳动合同无效,人单位可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需注意,应证明劳动者的虚假信息对劳动合同履行存在实质...

中介用虚假信息帮助贷款人取贷款,怎么处罚

一、中介用虚假信息帮助贷款人取贷款,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 1.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

用虚假信息签劳动合同发生劳动纠纷如何应对

一、用虚假信息签劳动合同发生劳动纠纷如何应对 1、如果因为用虚假信息签劳动合同而发生劳动纠纷,合同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申请调解、仲裁等方式来处;如果符合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则可以通过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的方式来确认该合同无效。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四条 发生,劳动者可以与人单...

违反贷款是否构成诈骗罪(改变贷款是否构成骗取贷款罪立案标准)

随意改变贷款的途有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这项罪名公诉案件,要由检察院审查起诉,再由法院审判决。取贷款罪侵犯的复杂客体,既包括国家的金融管秩序,也包括国家金融贷资金的管秩序。 改变贷款是否构成骗取贷款罪 可能会构成骗取贷款罪。取贷款罪,指以欺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贷款...

虚构抵押物借款后不还是否构成诈骗,虚构公司债务是否构成职务侵占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公司虚构债务设置抵押权如何诉讼,公司债务偿还方式有哪些?相关的法律规定。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番吧。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假信息办的贷款不还行吗

假信息办的贷款不还行吗? 在当今社会,借贷已为了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借贷行为的广泛发展,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利这一机会进行欺行为。假信息办的贷款就其中之一。 假信息办的贷款指以虚假身份和信息办理贷款,然后逃避还款责任的行为。这种行为既违法又道德败坏,给借款人和金融机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