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务逾期被起诉到法院怎么办?这5个解决办法最有效!
企业经营中难免遇到资金周转难题,一旦债务逾期未还,债权人可能选择向法院起诉,面对这种情况,企业该如何高效应对?法院处理企业债务纠纷的核心逻辑是"平衡债权保护与企业生存",而企业的应对关键在于"主动化解矛盾+合法争取缓冲期",以下是经过实务验证的5大有效应对策略:
庭前调解:用"时间换空间"的黄金机会
收到法院传票后,企业应在答辩期内(通常15天)主动申请调解,根据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审判白皮书》,约67%的债务纠纷通过调解结案,调解优势在于:
- 可协商延长还款期限(通常3-6个月)
- 争取利息减免或违约金调整
- 避免判决对企业征信的直接影响
实务技巧:调解时提供《分期还款计划书》+《资产清单》,展现履约诚意的同时证明偿债能力。
财产保全异议:守住经营命脉
若债权人已申请冻结账户、查封资产,企业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04条提出异议:
- 证明被查封资产系生产经营必需设备
- 提供等值担保物置换被冻结资产
- 提交纳税记录证明企业持续经营价值
案例参考:某制造企业通过提交生产设备采购发票、员工社保缴纳记录,成功解封3条生产线。
债务重组:司法程序中的"涅槃重生"
对于多笔债务逾期的企业,可依据《企业破产法》第七章申请预重整:
- 法院指定管理人监督债务清理
- 6个月内制定重组方案
- 债权人表决通过后终止诉讼
关键点:重组方案须保证普通债权人受偿率不低于清算条件下的40%(司法解释二第16条)。
执行和解:判决后的补救策略
即便败诉进入执行阶段,仍可与债权人签订《执行和解协议》:
- 约定"以货抵债""债转股"等创新清偿方式
- 利用最高院"善意执行"政策,申请暂缓纳入失信名单
- 对超标的查封申请执行异议
程序抗辩:寻找诉讼突破口
专业律师可从以下角度寻找抗辩空间:
- 诉讼时效:核查债权人起诉是否超过3年时效期
- 担保效力:质疑未经股东会决议的对外担保
- 违约金合理性:主张约定利息超过LPR4倍部分无效
【建议参考】
- 收到应诉通知后,务必在7日内调取原告全部证据材料
- 建立"诉讼-调解-执行"全流程应对台账
- 优先处理已采取保全措施的债务
- 定期向法院提交企业经营情况报告
【相关法条】
- 《民法典》第675条:借款人可申请展期
- 《民事诉讼法》第122条:先行调解规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
- 《企业破产法》第70-94条:重整程序细则
【小编总结】
企业债务诉讼绝非"生死判决",而是重塑商业信誉的转折点。核心应对逻辑在于:早介入、抓程序、用足法律救济手段,通过调解争取喘息空间,活用执行和解盘活资产,最终实现"止血疗伤"与"转型升级"的双重目标。法院不是企业的对立面,而是帮助市场主体重焕生机的法治平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