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的定罪与量刑标准的区别
一、过失犯罪的定罪与量刑标准的区别
过失犯罪跟故意犯罪在定罪和量刑上可大不相同。
所谓过失犯罪就是你明明应该看到会出问题却没看到或者以为自己能搞定的那种情况,重点在于你的心里是不是大意了或者太自信了。
要被定罪的话,得看你的行为是否可能造成伤害,你做错了什么事以及里有没有明确规定。
至于量刑通常比较宽泛,因为你的主观恶意不大,比如过失杀人就可能只判个三年以下到七年的。
跟故意犯罪比起来,过失犯罪的主观动机不一样,处理方法和惩罚程度也就不一样。
这其实就是法律对过失犯罪比较宽容的表现,目的就是为了平衡一下你对社会的危害和你的主观过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引用5
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什么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源于行为人因疏忽或自信能避免后果而造成的犯罪行为。
其具有实际认知与认知能力产生偏差、行为执行与预期显异,及主观期望与客观效果产生冲突等特征。
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过失心理,社会危害性的结果,以及相关刑法的明文规定。
可将过失犯罪具体划分为疏忽大意过失与过于自信过失两类。
疏忽大意过失表现为行为者本应对自身行为可能引发社会危害性结果有所认识,但因疏忽使其未能意识到,继而引致此类后果。
过度信赖过失则表明行为者已了解自身行为可能演变为社会危害性结果,却盲目自信能够规避,最终招致这类不利结果。
以上是关于过失犯罪的定罪与量刑标准的区别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合飞律师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米律来源链接:https://www.237fa.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