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合同什么变更
一、租赁合同什么变更
租赁合同的变更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主体变更。例如承租人将租赁物转租给他人,此时承租人发生了变更;或者出租方将出租权转让给其他主体,出租方发生改变。
(二)内容变更。
1. 租赁期限变更。双方协商延长或缩短原定的租赁期限。
2. 租金变更。根据市场情况、租赁物状况等因素,双方同意提高或降低租金数额。
3. 租赁用途变更。比如将原本用于居住的房屋改为商业办公用途,但这需要符合相关规定并且取得对方同意。
(三)标的变更。例如原租赁合同租赁的是A房屋,双方协商改为租赁B房屋。
这些变更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定和程序。通常需要双方协商一致并签订书面的变更协议,以确保变更后的租赁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租赁合同如何保障
要保障租赁合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合同条款明确
1. 明确租赁双方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号等,避免身份不明造成纠纷。
2. 详细列出租赁物的情况,如要说明房屋地址、面积、附属设施等;设备租赁要注明设备型号、性能状况等,防止交付时产生争议。
3. 确定租赁期限、租金金额、支付方式和时间,避免租金支付方面的纠纷。
4. 约定维修责任,明确哪些由出租方负责维修,哪些由承租方负责,避免后续互相推诿。
(二)合同履行证据留存
1. 交付租赁物时,制作交付清单并由双方签字确认,证明租赁物的初始状态。
2. 租金支付尽量通过银行转账等可留痕的方式,保留支付凭证。
3. 双方的通知、协商等事宜,尽量以书面形式进行,如短信、邮件等,并留存记录。
(三)违约责任明确
在合同中明确双方违约的情形以及相应的违约责任,例如逾期支付租金、提前等情况的处理方式,这样能促使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三、租赁合同如何公示
租赁合同的公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登记备案公示
1. 在很多地区,房屋租赁合同需要到当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备案。这一备案过程会将租赁合同的相关信息,如租赁双方当事人信息、租赁房屋的基本情况、租赁期限等记录在案,起到公示的作用。
2. 备案后的租赁合同信息,相关部门会按照规定保存,在一定程度上可供查询,以保障交易安全并使租赁关系处于公开可查的状态。
(二)实际占有公示
1. 承租人实际占有使用租赁物本身也是一种公示方式。例如,在租赁房屋的情况下,周围邻居看到有人入住并使用房屋,就能够知晓房屋处于租赁状态。
2. 在商业租赁中,承租人对租赁场地进行装修、经营等活动,这种实际占有和经营行为也向外界表明该场地已被租赁的事实。
以上是关于租赁合同什么变更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