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贷款逾期怎么办?5步化解危机,避免法律风险!
公司经营中,资金链断裂、贷款逾期是许多企业面临的棘手问题。 一旦贷款逾期,不仅会面临高额罚息、信用受损,还可能被银行起诉甚至资产被强制执行,公司逾期贷款究竟该如何合法、高效处理?以下从法律实务角度,提供一套系统解决方案。
第一步:自查合同,明确逾期责任
逾期处理的核心依据是《借款合同》条款,企业需立即调取合同,确认以下内容:
- 逾期罚息计算标准(如日利率是否超过法定上限);
- 担保方式(抵押、质押或连带保证人);
- 银行提前收贷的触发条件(如连续3期未还款)。
特别注意:若合同中存在“交叉违约条款”(即其他债务违约也可触发本贷款违约),需同步核查其他债务履约情况。
第二步:主动协商,争取缓冲期
切忌逃避沟通! 根据《民法典》第678条,借款人可在还款期限届满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建议企业:
- 准备财务报表和还款计划书,证明短期困难但长期偿债能力;
- 协商分期还款或利息减免,必要时可提供新增担保;
- 书面确认协商结果,避免口头承诺无效。
案例参考:某制造企业因疫情导致回款延迟,通过提交供应链订单证明,成功将500万贷款展期6个月。
第三步:抵押物处置与资产保全
若协商失败,银行可能依据《民事诉讼法》申请查封、拍卖抵押物,此时企业需:
- 评估抵押物价值是否覆盖债务,若资不抵债,需优先与银行达成“以物抵债协议”;
- 对超额查封部分提出异议,避免非抵押资产被错误执行;
- 保留必要生产资料,如厂房、设备等涉及持续经营的核心资产,可申请执行豁免。
第四步:应对诉讼,降低法律成本
收到法院传票后,企业应:
- 委托律师分析银行诉请的合法性,重点核查利息计算、违约金是否合规;
- 提出管辖权异议或反诉(如银行违规抽贷导致经营恶化);
- 申请调解或执行和解,避免进入失信名单。
关键点:根据《公司法》第20条,若股东滥用公司法人地位逃避债务,可能被“刺破法人面纱”,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步:信用修复与债务重组
即使进入执行阶段,仍可申请信用修复:
- 通过破产重整程序(《企业破产法》第70条)制定债务清偿方案;
- 完成执行后,向法院申请删除失信记录;
- 重新建立银企关系时,提供第三方增信(如担保公司、政府纾困基金)。
建议参考:
- 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贷款到期前3个月启动压力测试;
- 聘请法律顾问专项审查贷款合同,避免“隐藏条款”风险;
- 优先偿还影响征信的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可协商优先处置。
相关法条:
- 《民法典》第676条:借款人未按期还款,需支付逾期利息;
- 《民事诉讼法》第242条:法院可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财产;
- 《贷款通则》第12条:贷款展期需双方书面同意,且累计期限不超过原期限一半;
- 《企业破产法》第46条:未到期债务在破产申请受理时视为到期。
公司贷款逾期绝非“绝路”,而是考验危机处理能力的转折点。 从法律层面看,企业需主动出击、分层应对:前期协商争取时间,中期合法保全资产,后期通过重整涅槃重生。核心逻辑是“以时间换空间”——通过法律赋予的权利,在债务清偿与企业存续之间找到平衡点,逃避催收只会让问题恶化,专业应对才能化危为机!
原创声明:本文系结合实务案例与法律条款原创撰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文中策略需结合具体案情调整,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公司贷款逾期怎么办?5步化解危机,避免法律风险!,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