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逾期处理视频全是套路?律师揭秘三大骗局陷阱!
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波动,债务逾期问题成为许多人的痛点,网络上涌现大量"处理债务逾期的骗局视频",打着"快速消除逾期""免息协商""法务援助"的旗号,实则暗藏陷阱。这些视频往往利用负债者的焦虑心理,编织专业话术,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或个人信息,我们从法律视角出发,拆解这些骗局的底层逻辑,帮助大家避坑。
伪造"律师函"或"法院传票"恐吓转嫁风险
部分视频宣称能"代发律师函",甚至伪造带有律所公章的法律文书,威胁债务人"不还款就起诉"。正规律师函需由执业律师签署,且必须通过律所官方渠道发出,骗子常利用PS技术伪造公章,或冒用律所名义群发虚假通知,目的并非解决债务,而是通过恐吓收取"手续费"。
案例警示:2023年某地法院判决的一起案件中,诈骗团伙以"法务公司"名义伪造律师函,收取每人3000元"协商费",最终卷款跑路。
虚假"协商话术"诱导二次负债
一些视频鼓吹"独家协商技巧",要求负债者录制"哭穷"视频或编造虚假困难证明,声称能以此向银行申请减免。这种行为涉嫌伪造证据,可能触犯《刑法》第280条"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更危险的是,骗子常诱导负债者借新贷还旧债,导致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内部关系"收费后玩消失
"交8888元,内部渠道帮你消除征信污点!"——这类承诺纯属谎言。个人征信记录由央行统一管理,任何机构无权私自修改,骗子收钱后要么拖延推诿,要么直接失联,而受害者往往因急于解决问题,连基本合同都未签订,维权难度极大。
【建议参考】
- 核实资质:凡涉及法律事务,务必通过"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查询对方律师身份;
- 保留证据:所有沟通记录、转账凭证需完整保存,遭遇诈骗立即报警;
- 合法协商:直接联系银行或通过法院申请调解,切勿轻信"第三方捷径"。
【相关法条】
- 《刑法》第266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构成诈骗罪,最高可处无期徒刑;
- 《民法典》第680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规定;
- 《律师法》第48条:非律师以律师名义执业,可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小编总结】
债务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病急乱投医,面对网络上的"救命稻草",务必保持理性:
- 凡是要求预付高额费用的,99%是骗局;
- 凡承诺"百分百消除逾期"的,一定违反法律;
- 凡避开正规法律程序的,必然暗藏风险。
解决债务问题的核心是合法协商+诚信履行,与其被虚假视频收割,不如主动学习《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真正的解决方案,从来不需要你"先交钱再办事"。
债务逾期处理视频全是套路?律师揭秘三大骗局陷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